修濬

(修濬,修浚)
亦作“修浚”。
 整治疏浚。
  ·沈德符《野获编•内监•内臣何文鼎》:“且请修濬大通桥以东石闸河道,令漕舟直至桥下,以省輓运之劳。”
  明史•西域传一•哈密卫》:“修濬苦峪城堑。”
  ·冯桂芬《致李伯相书》:“河身自必修濬,然限于经费,必不甚深。”如:修浚航道,以利交通。
造句 / 例句:
  • 二者相较,仍以修浚正河为便。
  • ,主持修浚黄河、运河等工程。
  • 誉不答,修浚城池,为拒守之计。
  •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又由清杰修浚。
  • 就不能不大力修浚运河来维持漕运。
  • 此后各代多曾修浚,为重要运道之一。
  • 他还曾派潘季训等主持修浚黄河,减轻水患。
  • 历代几次修浚。
  • 道光十五年(1835)三月,调任河北道管理修浚河事。
  • 智积井为八角形,因是梁代智积和尚修浚,故名。
  • 后人在旧渠的基础上加以修浚,成为灌溉田地的水渠。
  • 维樾事先固筑城垣,修浚壕沟,训练兵勇,加强防御。
  • 。时河决王家营,其亲勘下游,疏请修浚正河,诏如仪。
  • ”他写有《重修灵渠记》,建议常加修浚,以利国计民生。
  • 赛典赤在修浚滇池和修筑松华坝后修建了中庆(昆明)城。
  • 经过不断的修浚,会通河成为了一条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 1061年苏轼出任凤翔府签书判官,在任期间主持修浚了凤翔东湖。
  • 民国年间及建国后,南北串场河又屡经修浚,并几经裁弯拉直。
  • 李黼受命巡视河渠,根据河底淤泥高出地面,提出按故迹修浚。
  • 他重视兴修水利,如修浚福州西湖,灌溉闽县、侯官两县民田。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