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啗,啖)
 dàn
 ㄉㄢˋ
 〔《广韵》徒滥切,去阚,定。〕
 〔《广韵》徒敢切,上敢,定。〕
 亦作“”。
 
 1.    
食,吃。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仲尼先饭黍而后啗桃,左右皆揜口而笑。”
  史记•项羽本纪》:“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
  北史•魏济阴王晖业传》:“晖业以时运渐谢,不复图全,唯事饮啗,一日三羊,三日一犊。”
  《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王婆﹞又将角黍供去,钱镠)亦啗之。”
 
 2.    
指人中风时口颤动貌。
  文选•宋玉〈风赋〉》:“中脣为胗,得目为蔑。啗齰嗽获,死生不卒。”
  李善注:“啗齰嗽获,中风口动之貌。”
 
 3.    
使吃;请吃。
  国语•晋语二》:“主啗我,我教兹暇豫事君。”
 
 4.    
含,包含。参见“啗函”。
 
 5.    
利诱。
  管子•君臣下》:“有能以民之财力上啗其主而可以为劳于下。”
  郭沫若等集校引王引之云:“上啗其主,谓啗之以利也。”
  汉书•高帝纪上》:“使郦食其陆贾往说将,啗以利。”
  颜师古注:“啗者,本谓食啗耳……今言以利诱之,取食为譬。”
  旧唐书•王涯传》:“开怀以示之,厚利以啗之。”
  ·冯桂芬《皖水迎师记》:“刺吏复以多金啗洋商争愿承者。”
------------------------------


 补证条目    
1.使吃;请吃。

北齐书•神武帝纪上》: “祥尝以肉啗神武,神武性不立食,坐而进之。祥以为慢己,笞神武四十。”
造句 / 例句:
    暂无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