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虺蛇

亦称“土骨蛇”。
 蝮蛇的俗称。常省称为“土虺”。
  尔雅•释鱼》“蝮虺博三寸,首大如擘”·郝懿行义疏:“《尔雅》所释,乃是土虺,今山中人多有见者。
  福山栖霞谓之土脚蛇,·间谓之土骨蛇。长一尺许,头尾相等,状类土色。人误践之,跃起中人。”
  章炳麟《新方言•释动物》:“《说文》:‘虫,一名蝮。’《尔雅》作虺。今自·以南称土虺蛇,亦云土骨蛇。”
造句 / 例句:
  • 土虺蛇【tǔhuīshé】,又名灰链鞭。
  • 今自淮汉以南称土虺蛇,亦云土骨蛇。
  • 又名地扁蛇、土虺蛇、狗屎朴、灰链鞭、烂肚蛇、七寸子、麻七寸等。
  • 牙关紧急,口噤不开,口面歪斜,肢体弛缓:土虺蛇一条(去头、尾、肠、皮、骨,醋炙),地龙五条(醋炙),天南星一枚(重三分者,炮)。
  • 十、蝮蛇别名土公蛇、土虺蛇,头呈三角形,吻端圆,背面为灰褐或深褐色,腹面灰白,头背有一深色的“八”形斑,尾圆而钝,全长约40?60crn,生活在平原、丘陵、山区的田野,溪沟边或杂草中,多在早,晚活动。
  • (陕西洋县)、土夫蛇(四川东北)、土公蛇(皖北)、土巴蛇(皖南)、麻七寸、烂肚蛇、土地跑(江西)、反鼻蛇、地扁蛇、虺蛇、白花七步倒(江苏)、狗屎塔、狗屎蝮、草上飞、土公蛇、烂塔蛇、灰链鞭、得地灰扑(浙江)、土虺蛇(上海)。
  • 俗名别名七寸子(长江以北)、土蝮蛇(陕西洋县)、土夫蛇(四川东北)、土公蛇(皖北)、土巴蛇(皖南)、麻七寸、烂肚蛇、土地跑(江西)、反鼻蛇、地扁蛇、虺蛇、白花七步倒(江苏)、狗屎塔、狗屎蝮、草上飞、土公蛇、烂塔蛇、灰链鞭、得地灰扑(浙江)、土虺蛇(上海)。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