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迤


 1.    
形容山势平缓而连绵不断。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林公东阳·长山曰:‘何其坦迤。’”刘孝标注引《会稽土地志》:“山靡迤而长,县因山得名。”
  明史•外国传六•览邦》:“山坦迤无峰峦,水亦浅浊。”
 
 2.    
形容文辞平淡无曲折。
  章炳麟《与人论文书》:“其辞坦迤,淡乎若无味,恬然若无事者。”
造句 / 例句:
  • 坦迤无峰峦,水亦浅浊。
  • 随州七律,渐入坦迤矣。
  • 林公[友遁]见东阳长山,曰:“何其坦迤
  • 坦迤同一往易尽,此所以启中、晚之滥觞也。
  • 作为“小说”的代名词,“稗史”一词频频出现于早期小说史与文学史等著述中,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云“寓讥弹于稗史者,晋唐已有,而明为盛,尤在人情小说中”,钱基博《中国文学史》认为“(《搜神记》)坦迤,似准陈寿,而事则怪;稗史之开山也”,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说“我国古代的稗史、志怪小说如《吴越春秋》、《搜神记》、《补江总白猿传》等,都写过白猿成精作怪的故事”。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