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衅

(外衅,外衅)
指与外国的争端。
  宋书•蔡兴宗传》:“若内难得弭,外衅未必可量。”
  清史稿•选举志四》:“﹝同治﹞十年,以外衅迭启,时事日艰。”
  文明小史》第三回:“据你说起来,难道他们敢打死外国人不成?他们有几个脑袋,敢替朝廷开此外衅呢?”
造句 / 例句:
  • 楷力陈邪教不可信,外衅不可开。
  • 若内难得弭,外衅未必可量。
  • 他们有几个脑袋,敢替朝廷开此外衅呢?
  • 当候之以外衅,伺之以内乱,则可破矣。
  • ?蔡兴宗传》:“若内难得弭,外衅未必可量。
  • 侯恂由昌平移居京师,时明王朝外衅内讧,国储告匮。
  • ?选举志四》:“(同治)十年,以外衅迭启,时事日艰。
  • 太常寺卿袁昶,力言拳匪不可恃,外衅必不可开,杀使臣,悖公法。
  • 侯恂由昌平调到京师时,明王朝的统治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外衅内讧,国储告匮。
  • 和立山、联元等认为“奸民不可纵,外衅不可启”,主张严禁,反对围攻使馆和对外宣战。
  • 呈上《外衅危迫,分割迭至,急宜及时发愤,革旧图新,以少存国祚折》,史称上清帝第五书。
  • 具呈工部主事康有为,为外衅危迫,分割?至,急宜及时发愤,革旧图新,以少存国祚,呈请代奏事。
  • 》:“工部主事康有为,为外衅危迫,分割?至,急宜及时发愤,革旧图新,以少存国祚,呈请代奏事。
  • 恒龄援“墨?从戎”义,忾然任城守,而援绝饷匮,兵人疲馑则哗变,乃斥家财饷之,涕泣誓众,令毋扰沙市启外衅
  • 具呈工部主事康有为为外衅危迫,分割?至,急宜及时发愤,大誓臣工,开制度新政局,革旧图新,以存国祚,呈请代奏事。
  • 1906年冬集结民众参加湖南浏阳、醴陵、萍乡地区的反清起义,自掌法令,以“无惊闾井,无启外衅”,“惟以恢汉复汉为事”,约束部队,严明军纪,深受百姓拥护。
  • 自积石以西〔四〕,诸戎种繁,地广形险〔五〕,自负强(狼)〔狠〕〔六〕,故人多不臣,当候之以外衅〔七〕,(衅)〔伺〕之以内乱〔八〕,则可图矣〔九〕。
  • 他的忠告有五条:一曰修圣政,无以近娱忽远猷;二曰振玉纲,无以主恩伤臣纪;三曰明国是,无以邪锋危正气;四曰端治术,无以刑名先教化;三曰固邦本,无以外衅酿内忧。
  • 光绪三十二年(1906),他联络萍(江西萍乡)、浏(阳)、醴(陵)会党密谋起义,推龚春台为主帅,自司法令,以“无惊闾里,无启外衅”约束义军,以“推翻帝制,实现共和”为政治目标。
  • 崔佳?联元是清光绪皇帝的崇拜者和坚决拥戴者,在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公元1900年),崔佳?联元反对满清政府利用义和团围攻外国大使馆,并支持女婿伯?反对杀戕外国公使的主张,他明确表示:“奸民不可纵,外衅不可启。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