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弦子戏

(大弦子戏,大弦子戏)
亦称“大弦戏”。
 戏曲剧种。流行于山东西南部和河南·滑县一带。渊源于·以来中原地区的俗曲小令,部分剧目、曲调同柳子戏近似,但风格较粗犷,当地民间有“粗弦子,细柳子”的说法。也保存了一些高腔、青阳、罗罗等古老腔调。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笙笛为辅。
造句 / 例句:
  • 是柳子戏、大弦子戏的姊妹剧种。
  • ”,濮阳大弦子戏是中华戏曲的活化石。
  • 即后来柳子戏、大弦子戏、卷戏等剧种的主要流行区域。
  • 即后来柳子戏、大弦子戏、罗子戏、卷戏等剧种的主要流行区域。
  • 传统戏剧7项:山东梆子、枣梆、大弦子戏、大平调、两夹弦、四平调、柳子戏。
  • 戏、大弦子戏、卷戏是姊妹剧种,与南方传来的“南罗(锣)调”、“罗罗腔”不同。
  • 该戏与大弦子戏、罗子戏、卷戏等同出一源且相互影响;都以三弦作为主要乐器,辅之笙、笛,均属弦索声腔系统。
  • 白浮图镇戏曲成武县地处鲁西南戏曲之乡,地方戏曲剧种较多,主要有四平调、大平调、豫剧、大弦子戏、梆子戏、两夹弦等。
  • 又因其成立的班社先后不同,艺人多少和演出水平高低而分为大小两班等,大班称大弦子戏,小班称小弦子戏,剧种通称“大弦子戏”。
  • 三、用锡笛(以锡制杆的海笛)主奏的形式或锡笛(以锡制杆的海笛)主奏的形式或锡笛、笙、笛合奏的形式,此编制为演奏大弦子戏曲牌的专用乐队。
  • 大弦子戏是运用曲牌的连缀来完成其唱腔的,它除继承了“弦索”北曲的一些固有曲牌外,同时也吸收了流行在民间的小曲“山坡羊”,“锁南枝”、“傍状台”等。
  • 此外,形成较早,以演唱俗曲为主的声腔、剧种,还有女儿腔(亦称弦索腔、或河南调)、大弦子戏、卷戏、腔、丝弦、越调(月调)、耍孩儿、老调(其早期唱腔〔河西调〕即由〔耍孩儿〕变化而来)等。
  • 四、传统戏剧(共计7项):山东梆子(市戏剧院)、枣梆(市戏剧院)、大弦子戏(市戏剧院市艺研所)、大平调(牡丹区、东明县)、两夹弦(定陶县)、四平调(成武县)、柳子戏(定陶县、鄄城县)。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