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特写


 由报告文学分支出来的一种新闻体裁,多以宏观的视角反映社会热点,注重以快速、粗略的扫描方式反映群体现象或追踪时风。
《文汇报》1988.5.27: “‘大特写’注重于鸟瞰式,以宏观的视角俯视社会的种种现象……它常常能对人们已经或将要引起关注的社会现象作一次次快速粗略的描绘,抑或是作一次次跟踪时风的社会写真。”
造句 / 例句:
  • 大特写镜头
  • 随着这些不良倾向的纠正,新闻大特写将走向更加成熟。
  • 直播节目由国际地理频道负责,于香港时间昨晨八时开始,摄影机大特写拍摄
  • 杰克:我要读一篇介绍。你和摄影师一起去拍些好镜头,找一些大特写拍下来。请给我找一些好镜头。
  •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新闻大特写在我国绝大多数晚报、都市报、周末报上表现非常活跃。
  • 而为了补充他从影经过的资料,我们也摘录了原刊于大特写的认识香港老牌导演李晨风的一部份。
  • 安德逊在片中刻意突现球场内外神情截然不同的法兰,以大特写和闪回镜头的交互对比,细腻地刻划了这位球场英雄的内心世界。
  • 创作中,小话参照了多个经典卡通人物,如tintin 、 asterix 、 calvin与hobbes 、 moomins以及slumberland里的little nemo ,同时运用很多卡通的标准技法,如说话泡泡或思考泡泡、图像化的声音、半边脸大特写、鱼眼镜头角度、人物体态、多种透视法、表示惊讶或神怪的头上光环等。
  •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新闻大特写,是一种对社会热点进行全息性、特写性、深刻性、文学性再现的新闻文体。它的兴起既有社会原因? ?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读者的需求,也是新闻自身发展要求? ?报纸的迅速发展和新闻工作者的不断探索。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