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名

与人姓名字音相近的字。
  礼记•曲礼上》:“礼不讳嫌名。”
  郑玄注:“嫌名,谓音声相近,若禹与雨,丘与区也。”古礼臣子避君父名讳时,不讳声音相近的字。后世讳法加严,讳同字亦讳嫌名。如汉宣帝,改荀卿孙卿隋文帝以父名,凡官名有中字者,悉改为内;·李贺父名晋肃,当时士大夫认为晋、进音同,李贺不该举进士。
------------------------------

嫌名


 补证条目    
与人姓名字音相近的字。

礼记•曲礼上》: “礼不讳嫌名。”郑玄注:“嫌名,谓音声相近,若禹与雨,丘与区也。”
古礼臣子避君父名讳时,不讳声音相近的字。后世讳法加严,讳同字亦讳嫌名。如汉宣帝名询,改荀卿为孙卿;隋文帝以父名忠,凡官名有中字者,悉改为内;唐李贺父名晋肃,当时士大夫认为晋、进音同,李贺不该举进士。
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九: “刘攽、王介同为开封府试官,举人有用畜字者,介谓音犯主上嫌名,攽谓礼部先未尝定此名为讳,不可用以黜落,因纷争不已,而介以恶语侵攽,攽不校。”
按,宋神宗名顼,畜、顼音近。
造句 / 例句:
  • 治平中避英宗嫌名,改曰签书。
  • 俄擢中书舍人,以父嫌名不拜。
  • 养真改曰养正,避世宗嫌名也。
  • “府”字犯嫌名,乃缺笔避之。
  • 音近则有称名之嫌,所以叫嫌名
  • 后世讳法加严,讳同字亦讳嫌名
  • ”律曰:“不讳嫌名(7)。
  • 若曰国姓字音相同,古者嫌名不讳。
  • 这些都是避嫌名的实例。
  • 嫌名字太文弱,入警队后改名蓝刚。
  • 余顾芸曰:“美则美矣,终嫌名不称实。
  • (7)嫌名:指与名字中所用字音相近的字。
  • 英宗(赵曙)时,为避其嫌名而改称都总管。
  • 为犯嫌名律乎?
  • 死后,荆州人为避祜之嫌名,“户”改为“门”。
  • 注:“嫌名,谓音声相近,若禹与雨,丘与区也。
  • 而六朝以后,避讳制度逐渐严格,连嫌名也须兼讳。
  • 》不讥不讳嫌名(14),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15)。
  • ”“嫌名”,就是与所避之字的声音相近或相同的字。
  • 议者谓中书乃曹司,非官称,嫌名在礼不讳,乃就职。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