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言

(对言,对言)

 1.    
训诂学上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
  ·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六》“粝粱”:“《列子•力命》篇:‘北宫子西门子曰:朕衣则裋褐,食则粢粝;子衣则文锦,食则粱肉。’以粢粝与粱肉对言。”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古书连及之词例》:“《周礼•宰夫职》:‘二曰师,掌官成以治凡;三曰司,掌官法以治目。’注曰:‘治凡,若月计也;治目,若今日计也。’然则凡之与目,事有巨细,故以对言。”
 
 2.    
指将两种不同的概念对举称说。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序说:“就是考妣对言也是东周以后的用语,古人以祖妣为对,以考母为对。”参见“对文”。
造句 / 例句:
  • 冠对带,帽对衫,议鲠对言谗。
  • 拿破仑开始放松对言论的钳制。
  • ”“晤言”,对言、交谈之意。
  • 形容统治阶级对言论箝制之严。
  • 这就是专制对言论自由的戕害。
  • 女性对言语的依赖远远超于男性。
  • 对言论多样性和思想的多元化。
  • 逃往热河,力主抗战,反对言抚。
  • ”允文入对言:“今日有八可战。
  • 中国历史上对言论控制极严。
  • 第?部分讲述对言论内容的管制。
  • 在当时,他发表了最多的反对言论。
  • ?因对言:「吴、蜀,唇齿之势也。
  • 对言珠来说,考试院的夜是可怕的。
  • 浅谈汉维文化差异对言语交际的影响
  • 博问其故,对言:“惶恐!
  • ”言子誉边哀嚎道边对言语澜说道。
  • 迎新对弃旧,诉苦对言甘。
  • 对言论的多样性和思想的多元化。
  • 移山对浚井,谏苦对言甘。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