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古卑今


 犹言厚古薄今。
庄子•外物》: “夫尊古而卑今,学者之流也。”
汉桓谭《新论•闵友》: “世咸尊古卑今,贵所闻贱所见也,故轻易之。”
亦作“尊古贱今”。
淮南子•脩务训》: “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託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
造句 / 例句:
  • 这种“尊古卑今”的思想向来有之。
  • 就曾指出:“世咸尊古卑今,贵所闻贱所见也。
  • 尊古卑今的见教不应学取,禀受其意也不必相互对立争辩不已。
  • 朱熹尊古卑今,宣扬历史退化观点,是错误的,但在其中含有批评现实政治的意义。
  • 朱熹推崇夏商周三代,尊古卑今,批评现实,认为秦汉以后先王之道“未尝一日得于天地间”。
  • ”可见,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思想继秦汉之后,业己演化成“尊古卑今、贵远贱近”之学风,世人普遍认可了古代的东西可信,古代的东西价值大的观点。
  • 他指出有两种错误态度要不得:一是“贵远贱近,向声背实”,这就是尊古卑今的观点,这在东汉的桓谭已有指出,但那是就学术而言,曹丕却专就文学再指出,也就有了新意。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