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à
 ㄔㄚˋ
 〔《字汇补》丑亚切〕
 亦作“”。
 
 1.    
山脉分歧的地方。
  ·方以智通雅•谚原》:“山岐曰岔,水岐曰汊。”
 
 2.    
指道路分歧的地方。
  水浒传》第六回:“二人出得店门,离了村镇,又行不过五七里,到了一箇三岔路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行军总要》:“如遇途中有三叉路口或二岔歧路,日间固能易过,夜间实恐难认,必须审明此条路是往那方去的。”
 
 3.    
错,差错。
  金瓶梅词话》第四九回:“恐怕他说岔了话,向前把他拉过一边。”
  红楼梦》第六一回:“这话岔了,方纔我见你妈出去,我纔关门。”
  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三个人就急急忙忙奔了西渔村,谁想艾和尚胡里胡涂,又把地点记岔了。”
 
 4.    
指身体某一部分的官能失常。
  红楼梦》第八二回:“紫鹃道:‘没有什么。’说着这句话时,心中一酸,那眼泪直流下来,声儿早已岔了。”
  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那骡子见那铃铛满地乱滚,又一眼岔,他便一踅头,顺着黑风岗的山根儿跑了下去。”
  老舍《四世同堂》二九:“东阳听完这一套,笑得把黄牙板全露出来,几乎岔了气。”参见“岔气”。
 
 5.    
转移话题。
  红楼梦》第八二回:“袭人见他说话造次,连忙岔道:‘妈妈,你乏了,坐坐喫茶罢。’”沙汀《一个秋天的晚上》:“‘什么人叫你们要拖垮人家的老公呢?’班长随又嘻皮笑脸岔了一句。”
 
 6.    
指话头,话碴儿。
  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当公子说的时节,便不肯用话打他的岔,默默凝神静气听去。”
  张天翼《儿女们》:“油坊亲家脸上的皮肉还是一点儿不动。‘我哪儿来的这么多现钱……’可是廉大爷不答岔。”
 
 7.    
犹叉。分开成叉形。
  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只见珍哥猱着头,上穿一件油绿绫机小夹袄……下面岔着绿紬夹裤。”
  魏巍《东方》第五部第一章:“师长立刻从洞子里走出去,岔开脚步问:‘在哪个阵地前面拉死尸呀?’”
造句 / 例句:
  • 刚过这座山,路就分了。
  • 到十字路口走左边的道。
  • 大道向左分出一条路。
  • 他是最爱找她子的人之一。
  • 自行车下了公路上了小道。
  • 这条路在六英里之外有分
  • 两个人正要争吵,我给开了。
  • 别打,听我说下去。
  • 她打定主意要找儿。
  • 这条路在这儿开了。
  • 她一下子开了话题。
  • 你放心吧,出不了
  • 我们的计划出子了。
  • 莱伊小姐无意义的打使他生气。
  • 他们把他送到口。
  • 她尽快把它们开。
  • 他不知不觉地走到了幽暗的山
  • 我们正处在两条道路分的地方。
  • 假如有事要找我们,回到路口。
  • 刚才是我眼了,把那个人当成小李。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