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谬

(悠谬,悠谬)
亦作“悠缪”。
 荒谬。
  ·潘桂《瑞石赋》:“安知不与补天之事同疑其悠谬哉!”·郑若庸《玉玦记•标题》:“这优孟讽谏君听取,谩嘲悠谬。”
  ·蒲松龄聊斋志异•何仙》:“石门公祖,素有文名,必不悠谬至此。”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一篇:“右所录十五家……大抵或托古人,或记古事,托人者似子而浅薄,记事者近史而悠缪者也。”
------------------------------

悠谬


 补证条目    
亦作“悠缪”。荒谬。

宋蔡襄《推进论》: “世宗赋英敏之资,藉久安之势,蔚兴典礼,务臻王略。而末年甘心征戮,俯首悠谬。内则建无穷之宇,修不名之祀,外由速兵夷狄,通道邛筰。”
元胡祇遹《读〈春秋〉》: “高于此者,陷而为蒙庄之流,荒唐悠缪,又非世教之中道。”
造句 / 例句:
  • 悠谬之谈,弥变弥夥耳。
  • 然均一荒唐悠谬之谈,其真伪亦无足深辩耳。
  • 《玉?记?标题》:“这优孟讽谏君听取,谩嘲悠谬
  • 西,郦氏又博采传记以符合之,遂与《经》文同为悠谬
  • 元潘桂《瑞石赋》:“安知不与补天之事同疑其悠谬哉!
  • 若其中伏生受《尚书》于李克一条,悠谬支离,全乖事实。
  • 悠谬无根之谈,侈言休咎而不能明其所以然者,胜之多矣。
  • 《聊斋志异?何仙》:“石门公祖,素有文名,必不悠谬至此。
  • 大体如鲁迅所说,“托人者似子而浅薄,记事者近史而悠谬者也”。
  • 所谓自天地之大以至蠕动之细,无一非天主所手造,悠谬姑不深辨。
  • )遂以昆仑置于葱岭之西,郦氏又博采传记以符合之,遂与《经》文同为悠谬
  • ”梁启超《<萃报>叙》:“又报章体例未善,率互相?说,杂采谰语,荒唐悠谬,十而七八。
  • 徒以冀福畏祸,今古同情;趋避之念一萌,方技者流各乘其隙以中之,故悠谬之谈,弥变弥伙耳。
  • “闻有”二字,悠谬其辞,盖耳听为虚,不言学仙愚妄而愚妄已见,寓冷隽嘲讽于轻描淡写之中,而显得委宛深沉,耐人寻味。
  • 自《尚书?禹贡》后,古书对湖口水势的记载有“三江既入”、“九江孔殷”等说,由于地貌变迁,加以传说悠谬,是三为九,本费猜思,而具体何指,更莫衷一是。
  • ”这是说,数学是“务究造化之源”,即探讨宇宙生成变化的根本原理的,虽“不切事而犹近理”;而占候之术虽亦见于古代经典,但流传过程中“渐失其真”,已成妖妄;其余术家如相宅相墓、命书相书、占卜之类,皆“末流猥杂”“悠谬之谈”。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