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惮,惮)
I
  dàn
  ㄉㄢˋ
  〔《广韵》徒案切,去翰,定。〕
  “”的被通假字。亦作“”。
  
 1.    
畏难;畏惧。
   《诗•小雅•绵蛮》:“岂敢惮行,畏不能趋。”
   郑玄笺:“惮,难也。”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序》:“兵士惮远役,遂反,攻其府。”
   ·韩愈《送灵师》诗:“寻胜不惮险,黔江屡洄沿。”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天情道理书》:“盖自起义以来,不惮劳瘁,尽心竭虑,百计图维。”
   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我虽不惮荒凉,但若购买食物,须奔波数里,则亦居大不易耳。”
  
 2.    
威盛。
   荀子•致仕》:“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战国策•秦策四》:“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也,王之威亦惮矣。”
   王念孙《读书杂志•战国策一》:“惮者盛威之名……此言之威盛,非谓六国惮之威也。”
  
 3.    
敬畏。
   汉书•东方朔传》:“昔伯姬燔而诸侯惮。”
   颜师古注引应劭曰:“惮,敬也,敬其节直也。”
   ·苏轼《陈公弼传》:“自王公贵人,皆严惮之。”
  
 4.    
见“惮漫”。
  
 5.    
通“”。劳苦。
   《诗•小雅•小明》:“心之忧矣,惮我不暇。”
   传:“惮,劳。”
   陆德明释文:“劳也……亦作瘅。”
   韩非子•三守》:“恶自治之劳惮。”
   陈奇猷集释引孙楷第曰:“惮读为瘅。”
  
 6.    
通“”。诚信。
   大戴礼记•文王官人》:“乡党之间观其信惮也。”
   王引之《经义述闻•大戴礼记三》:“惮,读为‘亶’。亶,诚也,信也,故与信连文……亶、惮古同声。”
  
 7.    
通“”。毙命。
   楚辞•招魂》:“君王亲发兮惮青兕。”
   闻一多校补:“惮读为殚……‘青兕惮’即青兕毙耳。”
  
 8.    
通“”。显明。参见“惮明”。
  
 9.    
通“”。安。参见“惮惮”。
II
  
  ㄉㄚˊ
  〔《集韵》当割切,入曷,端。〕
  通“”。
  惊骇。
   周礼•考工记•矢人》:“参分其羽以设其刃,则虽有疾风,亦弗之能惮矣。”
   郑玄注:“故书惮或作‘怛’。”
   陆德明释文:“惮,音怛。”
   文选•张衡〈西京赋〉》:“惊魍魉,惮蛟蛇。”
   薛综注:“惊、惮,谓皆使骇怖也。”
   新唐书•罗艺传》:“时突厥放横,藉威名欲惮虏。”
造句 / 例句:
  • 现在他肆无忌,任意妄为。
  • 他如此肆无忌地恶意中伤我。
  • 那些男孩子无人管教肆无忌
  • 他肆无忌
  • 既然他们肆无忌,我也不妨放肆一点。
  • 他时常肆无忌地嘲笑他的同伴那副道貌岸然的神态。
  • 这个无耻之徒就象一切宠坏的仆人一样,变得肆无忌
  • 麦克考尔和他手下的人还肆无忌地企图招慕克格勃的人。
  • 南方那一片暴虐横行、肆无忌的烂泥塘,也还有前途可盼。
  • 一艘英国船已经漫游了印度洋,肆无忌地劫掠了葡萄牙人的商业。
  • 他的腼腆与他平时使她着迷的肆无忌的快活劲儿形成鲜明的对比。
  • 她看上去很大胆,善于随机应变而且肆无忌,她正是这样一个人。
  • 在他们勃然大怒时,要肆无忌地打一个黑孩子一顿那是不成问题。
  • 它们长得又大又黑,竟在光天化日之下,在大街上肆无忌地窜来窜去。
  • 一个肆无忌的人!为了赢得一笔赌注,他有一次在墓地里待了整整一夜。
  • 你是一个变节分子,是个趋炎附势之徒!是个肆无忌不要脸的机会主义者!
  • 前者大多数显然是肆无忌的冒险家,他们试图利用公众的需要和不幸,谋求自己的发迹。
  • 这是一目了然了,只要看他那见过世面的神态,剪裁合身的花呢衣服,以及肆无忌的声调,便清楚了。
  • 步步进犯,肆无忌,那就一切都完了。 ”
  • 而且是个多么肆无忌的恶魔似的男了!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