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蛮

(戎蛮,戎蛮)

 1.    
亦作“戎曼”。即蛮氏。古族名。
  西戎的一支。
  春秋时分布于今河南·颍河上游一带。后为所灭。
  左传•昭公十六年》:“子闻蛮氏之乱也与蛮子之无质也,使然丹戎蛮子·杀之,遂取蛮氏。”
  公羊传•哀公四年》:“人执戎曼子·归于
  者何?戎曼子之名也。”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歷代州域形势一•戎蛮》:“河南·汝州西南有蛮城,即戎蛮子国
  四年,蛮氏,尽俘以归。”
 
 2.    
泛指四夷。
  ·张华《命将出征歌》:“重华临帝道,戎蛮或不宾。”
  ·薛福成《代李伯相答彭孝廉书》:“,昔之称戎蛮者,今皆为中原腹地。”参见“四夷”。
造句 / 例句:
  • 按通典云:蛮中聚即戎蛮子国。
  • 蛮中,故戎蛮子国。
  • 戎蛮进入中原较早。
  • 又问戎蛮猾夏。
  • 它不再甘于仅仅占领荒凉的西戎蛮族的土地了。
  • 按通典云:蛮中聚即戎蛮子国,今俗称之麻城。
  • 公元前590年,晋国曾出面调和戎蛮与周王室关系。
  • 公元前491年晋执“戎蛮子”以畀楚师于三户,即此。
  • 我国家累圣膺期,重光继统,戎蛮慕义,遐迩无虞。
  • 对曰:「戎蛮猾夏,侵败王略,虽古盛世,犹有此虞。
  • ”南朝宋谢灵运《撰征赋》:“戎蛮孔炽,是殛是诛。
  • 戎蛮子国是被楚国的沈诸梁所灭,这里后来当归楚国管辖。
  • 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发生了一次楚灭戎蛮子赤的大战役。
  • 楚又逼迫晋国将蛮子赤和他的5名大夫一齐逮捕送交楚国,戎蛮子国遂灭。
  • 晋、楚长期争霸,戎蛮对楚也小心翼翼,故在晋、楚对峙中得以保存下来。
  • 公元前526年(楚平王三年),楚见戎蛮有隙,即诱杀其君戎蛮子嘉,取其地,既而又复立其子。
  • 戎蛮子国被楚国灭后,划入楚国版图,南北文化在汝水流域交融,汝文化在这个时期进一步升华。
  • 故宫博物院顾铁符先生考证这段铭文内容,是鲁哀公四年(公元前491年)楚国灭戎蛮子赤而引起的楚晋纠纷。
  • 春秋中期,汝州西南部的戎蛮子国强大起来了,在梁城地建立了新的都城,统治以今汝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 公元前585年,晋会同伊洛之戎、陆浑之戎和蛮氏(戎蛮)攻宋,说明诸戎与晋关系较好,并成为晋在争霸中的重要力量。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