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平伙

见“打平火”。

打平和

即打平火。
  金瓶梅词话》第七七回:“西门庆家中,这些大官儿常在他屋里坐的,打平和儿吃酒。”参见“打平火”。

打平火


 1.    
平均出钱聚餐。
  《邯郸县志•风土志•方言》:“醵钱饮酒曰打平火。”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公子不肯,众人又说不好独难为他一个,我们大家凑些,打个平火。”亦作“打平伙”。
  沙汀《代理县长》:“横竖打饭平伙样,吃一节剥一节。”
 
 2.    
引申为两不吃亏。
  《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你与柳府尹打了平火,该收拾自己本钱回去了。”
------------------------------

打平火


 补证条目    
平均出钱聚餐。亦作“打平伙”。

石点头•唐玄宗恩赐纩衣缘》: “我不过取笑,难道真箇独教王家哥坏钞?待我出些,打箇平伙罢。”
造句 / 例句:
  • 日常席,有火堂酒、平伙酒(打平伙)。
  • 凑钱吃食叫打平伙
  • 打平伙:聚餐。
  • 由此看来,打平伙的民俗意蕴真是丰富,在这里。
  • 恐怕这些正是“打平伙”这一习俗形成的重要原因。
  • ,那么,下次打平伙就没份,或者要受到大家冷落。
  • 现在妇女们宁肯打平伙以示其独立,而不愿由男方付钱。
  • 杨馥初时期,乡人常喜欢邀几个好友,聚在一起“打平伙”。
  • 大家唱歌跳舞、打平伙(各人带的食物放在一起,共同享用)。
  • 所谓“打平伙”,也就是参与者各自掏腰包凑钱吃肉、喝酒、集餐。
  • 杨馥初和他的朋友张裕丰、王长伟三个人,时不时地凑在一块,打打平伙
  • 到了宋朝,每年中秋,妇女们各自在家中拿来番薯大米,做糍粑,“打平伙”。
  • 未婚女子在农历四月初八日,相好的女友们要凑些米、油盐、菜肴到野外去“打平伙”,带着“女书”去吟唱,畅谈美丽人生。
  • 自力更生做饭吃白食打平伙睡觉睁眼到天明我不离婚谁离婚我不倾家荡产谁还相信爱情的才华财产性交的数量质量量体裁衣吧。
  • 四月八“斗牛节”:未婚女子在农历四月初八日,相好的女友们要凑些米、油盐、菜肴到野外去“打平伙”,带着“女书”去吟唱,畅谈美丽人生。
  • 多年来,分水村的干部们形成了一个传统:无论集中开会还是为群众办事耽误了回家吃饭,都采取“打平伙”、“出份子”的形式凑钱到邻近的村干部家一起动手做饭吃。
  • )大致相同;话语中保存了一部分古代汉语和比较多的元明清词语,如“社火、口外、支应、营生、怪道、包弹、待诏、迭办、赍发、耳风、路数、剪绺、一世界、打平伙、不上串、白眉赤眼、爱口识羞、不当豁豁”等。
  • 这时,羊只经过春天吃嫩草,味道比任何时候都鲜美,常常杀上一只羊,全家吃几天,图个新鲜.也有全村人集体选购几只羊杀了,除了煮一大锅村人现吃肉现喝汤外,还把羊肉按不同部位好坏搭配每家分一份,当地人叫“打平伙
  • 正月初一食“扁食”(水饺),正月十五蒸面灯,正月二十三吃粘面,二月二日炒豆豆,五月端午包棕子,八月十五吃月饼,九月九日“打平伙”(几家人合伙杀羊平均分配吃羊肉),腊月初八食“腊八饭”,直到除夕全家,甚至全族聚餐。
  • 除此之外,屯堡人还有一些专门的祭祀活动,如“龙王会”(六月十一日)、“雷神会”(六月十九日)、“马王会”(六月二十日)、“牛王会”(十月初一)等等,分别祭供龙王、雷公、马王、牛王等神,同样是用猪头、雄鸡、酒、饭祭供一番后,众人“打平伙”,聚餐一顿。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