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竿


 1.    
投钓竿于水。谓垂钓。
  庄子•外物》:“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
  三国··嵇康《四言》诗:“放棹投竿,优游卒岁。”
  ·范仲淹《临川羡鱼赋》:“胡不学投竿之术,自取盈车。”
  ·陈梦雷《雨夜泊桐庐》诗:“投竿堪寄兴,何事叹飘蓬。”
 
 2.    
丢掉钓竿。谓罢钓,借指出仕。相传吕尚钓于滨,周文王出猎相遇,与语大悦,同载而归,以为师。见《史记•齐太公世家》。又·郅恽曾从郑次都隐于弋阳山中,渔钓甚娱,后举孝廉出仕。见《东观汉记•郅恽传》。
  三国··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昔伊尹辍耕,郅恽投竿,思致君于有虞,济蒸人于涂炭。”
  隋书•炀帝纪上》:“而汇茅寂寞,投竿罕至,岂美璞韬采,未值良工,将介石在怀,确乎难拔?”·李商隐《崔处士》诗:“未肯投竿起,惟欢负米归。”
造句 / 例句:
  • 钩、坠的组合与投竿底钓组合。
  • 农辍锄以来欢,渔投竿而相揖。
  • 它具有手竿和投竿的双重特点。
  • 有的地区又称为投竿、抛竿。
  •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
  • 投竿甩钩,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 多用于手海和投竿(海竿)。
  • 指环对腰带,洗钵对投竿
  • 野老徐投竿,鲜鳞遂登堂。
  • 这是我国投竿上使用的传统统线轮。
  • 何与投竿事,千秋耻渭川。
  • 临溪更觅投竿地,我欲时来小作狂。
  • 结屋牵烟艇,投竿与钓童。
  • 莫不投竿失镞,仰之长吁。
  • 本幅自题:“日与鸥群狎,投竿云水间。
  • 分手竿底钓和投竿底钓以及手钓底钓三种。
  • 钩和坠的组合方法与投竿的组合方法相同。
  • 投竿时不易乱线。
  • 它不同于一般投竿的是导线眼小,竿体较细。
  • 帝乃旁求,搜贤举逸,岩隐投竿,异人并出。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