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ō
 ㄓㄨㄛ
 〔《广韵》职悦切,入薛,章。〕
 
 1.    
笨拙;迟钝。
  《老子》:“大道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纳。”
  ·葛洪《抱朴子•行品》:“每动作而受嗤,言发口而违理者,拙人也。”
  ·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知事君以道,无惮杀身;慕当官而行,不求利己。人以为拙,臣行不疑。”
  ·纳兰性德《与韩元少书》:“宁迂而不径,宁拙而不巧。”
  巴金《鬼》:“自己的口才拙,是不必讳言的。”
 
 2.    
自谦之辞。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六•安东平》:“微物虽轻,拙手所作。”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正是拙女,止有三口。”
  ·蒲松龄聊斋志异•局诈》:“区区拙技,负此良琴。”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拙号余敬唐,就是本村人。”
 
 3.    
粗劣。
  管子•法法》:“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圜也。”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拙辞或孕于巧义,庸事或萌于新意。”
  ·陆龟蒙《酒尊》诗:“黄金即为侈,白石又太拙。”
  ·苏轼《出都来陈》诗之八:“我诗虽云拙,心平声韵和。”
  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拙文附上,真是‘拙’极。”
 
 4.    
困穷;倒霉。
  银雀山·墓竹简《十阵》:“若从天下,若从地出,徒来而不屈,终日不拙。”
  ·杜甫《北征》诗:“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马臻《旅夜》诗:“自惭身世拙,客里更关情。”
  ·孙枝蔚《同邓孝威饮钱山铭文斋中》诗:“客况逢余拙,交情到汝真。”
  儒林外史》第三回:“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
 
 5.    
犹言不善于。
  庄子•逍遥游》:“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附会》:“故善附者异旨如肝胆,拙会者同音如·。”
  ·王若虚《论语辨惑三》:“子贡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己。”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吾拙于贸易,致丢主人资。”
  成仿吾《牧夫》:“他的拙于交际与四周的仇人也决肯容他成功,终要把他的事情破坏的。”
 
 6.    
质朴自然。
  ·窦臮《述书赋下》:“拙,不依緻巧曰拙。”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三:“作诗必以巧进,以拙成……至于拙,则浑然天全,工巧不足言矣!”·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二:“柏梁为七言歌行创体,要以拙胜,日月星辰一句,和者不及。”
  ·施补华《岘佣说诗》:“作五言古,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生毋熟。”
 
 7.    
捲曲。
  墨子•备城门》:“敝裕、新布长六尺,中拙,柄长丈,十步一,必以大绳为箭。”
 
 8.    
屈辱;屈抑。
  韩非子•说难》:“径省其说,则以为不智而拙之。”拙,《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引作“屈”。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吾闻之铁剑利而倡优拙。夫铁剑利则士卒勇,倡优拙则思虑远。”
  ·王安石《上巳闻苑中乐声》诗:“更觉至尊思虑远,不应全为拙倡优。”
 
 9.    
通“”。外出,逃走。
  商君书•画策》:“行间之治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拙无所处,罢无所生。是以三军之众,从令如流,死而不旋踵。”
  高亨注:“拙,当借为‘趉’。
  《说文》:‘趉,走也。’即逃走之意。”
造句 / 例句:
  • 她的表演劣得令人难堪。
  • 劣的工匠埋怨他的工具。
  • 胡佛精于管理而于政治。
  • 他跟从前一样笨和粗鲁。
  • “笨,”黛西强嘴说。
  • 他先用大写字母笨地写出。
  • 谁都不喜欢你那笨的玩笑。
  • 这听起来象劣的表演。
  • 他显得又笨又古板。
  • 他假装笨,把弓瞎摸了很久。
  • 我看见他们都笨地赞叹不已。
  • 那往往是一种笨可笑的尝试。
  • 大家对他的劣发言均很反感。
  • 劣的书法是求职的不利条件。
  • 跟女人说话他还有点嘴笨舌。
  • 你耍的劣花招是骗不过人的。
  • 他伸出手笨地握住姐姐的手。
  • 他是个劣的演说家。
  • 他言语笨,旁人只能听懂一半。
  • 首先,胡佛精于管理而于政治。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