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风余韵


 补证条目    
亦作“流风余韵”。1.前人流传下来的风度、情操。

宋余襄《庆元重修孝肃包公墓记》: “呜唿!仁人君子固有不幸而不能保其后者,世人不察,诱以天道报施之不常,以起为善者之惧,而不知君子之泽,虽曰五世而斩,至于流风余韵,闻者为之兴起,孰使之然哉!”
元苏天爵《〈榘庵集〉序》: “呜唿!迩年以来,中原耆旧,相继沦逝,流风余韵,日远日亡,独赖其语言文字尚能稽其一二。”

流風餘韻

(流風餘韻,流风余韵)

 1.    
前人文藝作品中流傳下來的風格、情趣。
  ·錢謙益《<申比部詩>序》:“流風餘韻,可以衣被百世。”
  ·顧嗣立《寒廳詩話》:“柯敬仲倪元鎮郭羲仲郯九成輩,更倡迭和,·之間,流風餘韻,至今未墜。”
  瞿秋白《亂彈•啞吧文學》:“古文的這種‘流風餘韻’,現在還保存在新文學裏面。”
 
 2.    
前人流傳下來的風度、情操。
  ·錢謙益《整飭徐淮道兵備岳駿聲父九德加贈整飭徐淮道兵備仍前階制》:“忠臣義士之後,其流風餘韻僅有存者,朕慨然用之,矧其賢而有後者乎!”·方宗誠《<古文簡要>序》:“至於上古以來,聖君賢臣平地成天之績,良將循吏撥亂反正之功……高人逸士之流風餘韻,可以廉頑而立懦者,苟非有文以紀之,則又何以昭法戒,而使後之人多識多聞以畜其德!”
造句 / 例句:
  • 后乃三世明经,流风余韵
  • ”其流风余韵,足以掩映一时(26)。
  • 自宋迄国朝初,流风余韵,代有其人。
  • ”他的流风余韵,足以盖过当时的人。
  • 对称性的构图是唐代饰品的流风余韵
  • 流风余韵,历久不衰。
  • 示例~之流风余韵,可以廉顽而立懦者。
  • “迄今人去已千载,流风余韵犹宛然”。
  • ”风流:谓流风余韵
  • “明清之际学者流风余韵,犹往往沿东林。
  • 流风余韵影响,他自幼爱好文学、勤练书法。
  • 时代,还可以看见这种原始崇拜的流风余韵
  • 看烟景波光不殊往昔,想流风余韵直至于今。
  • 流风余韵,一是因为宣帝与鲁人的关系特别密切。
  • 流风余韵,其所养成之门第观念更是影响深远。
  • 为他撰写墓志铭,赞其“流风余韵,百世犹师”。
  • 又近代蜜枣之镂丝,亦唐宋雕花蜜煎之流风余韵
  • 流风余韵,已沾溉于后人;踵武继踪,愿承传乎前哲。
  • 这种价值取向通行逾千年,流风余韵至今不敢说消弭已尽。
  • 这句是指南宋的都市和人物,还保持着宋徽宗时流风余韵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