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牍,牍)
 
 ㄉㄨˊ
 〔《广韵》徒谷切,入屋,定。〕
 
 1.    
古代写字用的木板。
  ·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今赵盾弒君,四年之后,别牍复见,非《春秋》之常辞也。”
  凌曙注:“牍,书板也,盖长一尺,因取名焉。”
  文选•谢庄〈月赋〉》:“抽毫进牍,以命仲宣。”
  李善注:“牍,书板也。”
  ·韩愈《毛颖传》:“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其遂兼诸侯乎?”
 
 2.    
借指纸张、稿纸。
  ·赵与时《〈宾退录〉序》:“平生闻见所及,喜为客诵之,意之所至,宾退或笔于牍,阅日滋久,不觉盈轴。”
  ·焦竑玉堂丛语•政事》:“命中书十余人操牍以进,石斋一一口授,动中几宜,略无舛错。”
 
 3.    
书信;公文。
  庄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
  陆德明释文:“竿牍,司马云:谓竹简为书,以相问遗,脩意气也。”
  ·张协《杂诗》之三:“闲居玩万物,离群恋所思;案无萧氏牍,庭无贡公綦。”
  ·苏舜钦《王公行状》:“牍下大理,法官引近诏盗杀其徒者原之,不当死。”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佞幸盘荒》:“时已病,坐格天阁下,吏以牍进,欲落笔署牍,手颤而污,亟命易之,至再,竟不能字。”
 
 4.    
指奏章。
  ·吴氏《寄外》诗:“昔君曾奏三千牍,凛凛文风谁敢触?”
 
 5.    
书籍。
  后汉书•荀悦传》:“所见篇牍,一览多能诵记。”
  ·刘知几史通•书事》:“具之史牍,夫何足观?”
 
 6.    
古乐器名。
  周礼•春官•笙师》:“﹝笙师掌﹞舂牍、应、雅,以教《祴》乐。”
  郑玄注引郑司农曰:“舂牍以竹,大五六寸,长七尺,短者一二尺,其端有两空,髹画,以两手筑地。”
  ·皮日休《九夏歌》之八:“礼酒既酌,嘉宾既厚,牍为之奏。”
造句 / 例句:
  • 技巧行将消失。
  • 她的有生之年尚多,长篇累并无妨害。
  • 我不能在他们的报纸上连篇累地刊登与之无关的私人争吵。
  • 课本里那连篇累的干巴巴的战争,一下子都活生生地呈现在他的眼前了。
  • 课本里那连篇累的干巴巴的战争,一下了都活生生地呈现在他的眼前了。
  • 这时起,在法国和美国的一些杂志上就连篇累地出现了各式各类的文章。
  • 两件契丹大字木之研究
  • 试论唐代的公文写作
  • 他连篇累的文章没有引起什么反应。
  • 技巧行将消失
  • 金文简中的汉水与楚国
  • 可是你们无须浪费时间去做这种乏味的连篇累的演算。
  • 源于简制度之汉字例证
  • 阜阳双古堆1号木札记二则
  • 他以前老是因为不得不做大量的文工作而发牢骚。
  • 武威旱滩坡十九号前凉墓出土木
  • 以档案与判资料为研究对象
  • 中国简学百年回眸与展望之思考
  • 甘肃玉门花海西晋墓群出土木的保护
  • 判令里连篇累咬文嚼字地讨论乞讨是言论还是行为。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