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醴


 1.    
指祭祀用的牺牲和甜酒。
  晋书•江逌传》:“案洪祀之文,惟神灵大略而无所祭之名,称举国行祀而无贵贱之阻,有赤黍之盛而无牲醴之奠,仪法所用,阙略非一。”
  宋史•乐志七》:“乐均无爽,牲醴攸设。”
  ·孔尚任桃花扇•哄丁》:“捧爵帛,供牲醴,香芹早荐。”
  鲁迅《彷徨•祝福》:“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2.    
指宴飨用的牲和醴。
  ·黄庭坚《次韵秦觏过陈无己书院观鄙句之作》:“何因蒙赏味,相享当牲醴。”
  明史•睿宗兴献皇帝传》:“王嗜诗书,绝珍玩,不畜女乐,非公宴不设牲醴。”
造句 / 例句:
  • 香币牲醴之余,为钱者,常以千百万计。
  • 朕亲奠郊?纡车驾;时陈牲醴,每谴臣僚。
  • 因此要准备牲醴、香烛纸马迎接诸神下降。
  • ”《宋史?乐志七》:“乐均无爽,牲醴攸设。
  • 开市,一大早就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迎接财神。
  • 生乃备牲醴致奠,鸾、凤则共作文以哭之:“呜呼!
  • 子春夜梦一人乞地安置,乃办牲醴,请召安置一处。
  • 余乃具牲醴,祭虞帝毕,群瑶仍列两行,鼓吹歌舞如前。
  • 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
  • 人们纷纷出城采蓬叶,备牲醴纸爆竹,为土地神庆寿行祭礼。
  • 三天后,孝子再临视,以牲醴祭奠,称为“复山”(复三)。
  • ”清孔尚任《桃花扇?哄丁》:“捧爵帛,供牲醴,香芹早荐。
  • 牲醴祭拜天官大帝,祈求赐福,信徒中以漳籍移民最为虔诚。
  • 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
  • 。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
  • 早先还用黄羊、豚酒等牲醴慎重的祭拜,到后来干脆就酒将他灌醉。
  • 。这大王一年一次祭赛,要一个童男,一个童女,猪羊牲醴供献他。
  • 僖公已具下犒师之物,无非是牲醴,粟帛之类,装做数车,交与展喜。
  • 正月初五,各商店开市,一大早就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迎接财神。
  • 活动重点是扫墓,新丧之家,必备牲醴酒肴,亲祭墓所,称为“上墓”。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