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连戏

(目连戏,目连戏)
亦称“目莲戏”。
 以目连救母故事为题材的戏剧。
  代已有《大目干连冥间救母变文》,以后各种戏曲中多有目连戏。
  ·张岱陶庵梦忆》有《目莲戏》一篇。
  鲁迅《朝花夕拾•无常》:“目连戏的热闹,张岱在《陶庵梦忆》上也曾夸张过,说是要连演两三天。”参见“目连救母”。
造句 / 例句:
  • 平民儒绅竞以唱吟目连戏为乐。
  • 目连戏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 1960年,因院系调整,目连戏班撤消。
  • 晚间邀戏班唱京戏和目连戏
  • 说到目连戏这与栗木的香火庵有关。
  • 北宋时的杂剧目连戏已可连演数日。
  • 秦腔、汉调二簧演目连戏专用道具。
  • 南陵已有以搬演目连戏为主的戏班。
  • 丧礼中演目连戏,很多地方有此习俗。
  • 辰河目连戏的主要剧目是《目连传》。
  • 木偶、目连戏、徽剧等专业先后停办。
  • 一是郑之珍其人在目连戏文前的自序。
  • 目连戏自宋代由开封流传到河南南乐。
  • 目连戏”自宋朝由开封传到南乐县。
  • 箬坑乡俗有“目连戏演出之乡”之称。
  • 目连戏”在清康熙年间曾传人宫廷。
  • 唱曲起始与目连戏的演出紧密结合着。
  • 目连戏最早形成于北宋。
  • 明末,兴调腔,其时,目连戏自成一系。
  • 北宋演目连戏是农历七月初七到十五日。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