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言


 1.    
有见识的话。
  左传•襄公十四年》:“秦伯问于士鞅曰:‘大夫其谁先亡?’对曰:‘其栾氏乎?’秦伯曰:‘以其汰乎?’对曰:‘然,栾黡汰虐已甚,犹可以免,其在乎。’……秦伯以为知言。”
  新唐书•朱敬则传》:“敬则以为·世礼义陵迟,不可复用制封诸侯,着论明之,儒者以为知言。”
  聂绀弩《从陶潜说到蔡邕》:“离开陶潜曹先生的话,也不算完全的知言。”
 
 2.    
谓善于辨析他人之言辞。
  论语•尧曰》:“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韩愈《送杨支使序》:“夫乐道人之善以劝其归者,乃吾之心也。谓我为邑长于斯而媚夫人云者,不知言者也。”
 
 3.    
知音。
  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
  李善注:“惬其素志,故谓知言也。”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八三:“千古知言汉武帝,人难再得始为佳。”
造句 / 例句:
  • 知言观中的道
  • 语感教学的策略可以概括为: (一)诵读吟咏:整体感知言语神妙。
  • 诵读在感知言语声音形态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感悟理解,以达到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的目的。
  • 通过诵读可以把文本中看不见的情气、意味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物质形式,在感知言语声音形态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感悟理解。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