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体字

(破体字,破体字)
指不合正体的俗字。
  ·陆以湉冷庐杂识•破体字》:“朝考殿试,最重书法,大要以黑、光、匀为主,并不可有破体字。”亦省作“破体”。
  ·焦竑《焦氏笔乘续集•讹字》:“书生传写,破体者多,对读支离,辨正者少。”
造句 / 例句:
  • 破体字”亦省作“破体”。
  • 在破体书法作品中,破体字比较多。
  • 这类不容易看出字源的字相当多,人们叫作“破体字”。
  • 。正式成为现代汉语简化字的“破体字”竟占简化字总数的30%左右。
  • 盖专制承平时代,朝内衮衮诸公无所事事,乃于阅看外省各大吏呈递奏折时,挑剔其件中之破体字及与各种款式之不符者,以为尽心于国事也。
  • 琉璃厂刊本,不题撰人,书中多破体字,如“窦”字作“豆”、“谷”字作“谷”、“师父”作“师付”、“滋”字作“旨”、“苏”字作“禾”等等不一。
  • 号》的《卷头言》中说:“中国的小百姓不但做了很惊人的文法革新,他们还做了一件同样惊人的革新事业:就是汉字形体上的大改革,就是‘破体字’的创造与提倡”。
  • 在《国语月刊?汉字改革号》的《卷头言》中说:“语言文字的改革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然而“中国的小百姓不但做了很惊人的文法革新,他们还做了一件同样惊人的革新事业:就是汉字形体上的大改革,就是‘破体字’的创造与提倡”。
  • 要达到外放的目地,其窍门是在大考的试卷上写一破体字①被试官朱笔一抹,便不及格,但阅卷大臣一般是阁老(即宰相),尚书之流,这些大老,年事高,眼睛近,为了怕他们发现不出破体字来,只好把这个破体字誊写得特别大,阅卷大臣一眼看出,施红勒帛,立刻降级。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