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帖

(礼帖,礼帖)

 1.    
犹礼单。开列馈赠礼品名目的帖单。
  ·阮大鋮燕子笺•授画》:“外看礼帖踌躇介。”
 
 2.    
指请柬。
  ·李贽《豫约•感慨平生》:“故我于邓鼎石初履县时,虽身不敢到县庭,然彼以礼帖来,我可无名帖答之乎?”
------------------------------

礼帖


 补证条目    
1.犹礼单。开列馈赠礼品名目的帖单。

明无名氏《鸣凤记·严嵩庆寿》: “分付门上,倘有各衙门官来贺,此收礼帖,免劳进见。”
醒世姻缘传》第三七回: “人家送窗禽四翼的,他看了人家的礼帖,说窗禽不是鸡,定问那送礼的来人要甚麽禽鸟,定说四翼不是两只,决是二双。”
造句 / 例句:
  • 礼帖称“胡炉”,后亦珍之。
  • 2.旧时馈赠钱物所写的礼帖和封签。
  • 如贺寿礼帖与谢帖。
  • 她笑着把那礼帖搓成一长条,说:“别捣乱!
  • 礼帖上写的是“白米多少石”、“黄米多少石”。
  • 不几天过了礼帖,就算定了,三仙姑以为了却一宗心事。
  • 四、狮遇龙时,狮必让道蹲下向祥龙参拜,然后交换礼帖
  • 率诸内命妇前来观礼,京中各大望族的女眷都送来了礼帖
  • 以‘兹宅大忧’四字令翰林学士綦崇礼帖改为‘方服私艰’,陈待罪而放。
  • 迎亲前二天,男方要发鸿礼帖(请柬),请街坊邻居及亲朋好友来家作客。
  • 、鸡隆、鹅隆、红埕、礼帖盒等等,既是盛装礼品送给女家的容器,也是古色古香的民间工艺精品。
  • 行聘前,先由媒人执彩礼帖(礼品清单)与女家商议,往往双方对数量品质多存争议,需商议多次方能定下。
  • 当然,礼物中少不了送寿桃、寿面、寿酒、香烛、应时糕点、鲜果,以及各类礼券、礼帖的,与给在世人祝寿类同。
  • 有人称他是泉州的活字典,因为他天文地理、风土民情、世事俗习、诗文联话、契约诉纸、婚书礼帖,样样都有一手。
  • 如男女双方有意成亲,并征得双方家长的同意,男方即可带象征性礼物由媒人送到女家,待女家回礼帖后即为定亲,谓之“缠鸡脚”。
  • 三、如果狮班在路中相遇,远处必停鼓乐,由双方管事互送拜年帖(礼帖),全班人员静默靠路边走过,各把狮爷搁置右手边胸前(手要平肩)。
  • 比如,许多网友发布的换礼帖上,并没有注明食品类年货、礼品的保质期,而很多时候交换双方都是以邮寄形式交换,这就很可能换到超过或即将过保质期的物品。
  • 在某些礼仪性交往中,有时还伴随着赠送礼物、礼金的活动,送礼者多用比较讲究的纸片郑重开列礼物名目、数量,并书以适当的礼仪文辞(如“贺仪”、“花仪”、“祝敬”、“谨具……奉申贺敬”之类)随礼物送往受礼者,这便是礼帖
  • 这天董昌刚要出门到学校中与人谈论文学,只见一人捧着拜匣走进来,取出两个柬贴递上,董昌看时,却是一个拜帖,一个礼帖,那礼帖上写着许多贵重的礼品,一看送礼人的姓名是方春,董昌一看不认得这个人,还以为是送错了,就在这时方六一踱将进来,一阵恭维话,一阵推让,硬逼着董昌收下了礼品。
  • 补药“全鹿丸”的制取就是一例:宰鹿前广送礼帖,邀请毗邻名医、客商光临,观样定货,同时,还在附近城乡张贴宰鹿广告,当各方客商莅临之日,便将活鹿沿屯溪街道及近郊吹吹打打周游一遍,吸引观众,然后抬回店院中,当众在高架上将鹿缢死,除毛剖腹刷洗干净,剁碎蒸熟,再配人几十种药料拌匀焙干,磨成细粉,掺入蜂蜜制作成丸。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