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函

私人的书信;秘密信件。
  ·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适有以私函致公者,误投给谏。”
  ·黄六鸿福惠全书•典礼•宾兴考试》:“但属私函嘱託,即行屏黜。”
造句 / 例句:
  • 并未接李经迈私函
  • 。年底,奉命填一张“公用私函”寄给家人。
  • ,报纸广告,公私函使用“大汉”字样,以示民国民族“大同主义”。
  • 任职知县、知府、道员、布政使、常胜军督带期间的公务档案和私函
  • 诸驿例设夫百、马四十五,而巡抚以下私函付驿,谓之便牌,役夫至数百。
  • 3个军需处长得到郑介民的私函,知道这是要脑袋搬家的事,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 3、“道德理想的失落:跋《学衡》的一封私函”,《史学传薪》中华书局,2005.01。
  • 李鸿章一生写了大量奏折和公私函电,这是研究李鸿章一生功过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材料。
  • ”为了给3个军需处长和自己捞油水留余地,他写了3封私函给3个军需处长,要他们立刻到上海对簿公堂。
  • 在1973年后期,何教授写了封私函给敦拉萨,报告中国的转变,这是他随同澳洲格里斯菲大学高级官员亲访中国时的发现。
  • 继而一想,郑介民没有用国防部二厅的命令,用的是私函,这就表示可以私了:只不过是讲价钱的问题,再说国民党的事,若要认真,水都会毒死人,便也平静下来。
  • 私函之外,一个新的发展动向便是原先私函类中因为个人需要而向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知名学者等个人所发的事务性的信件,这一类信件的使用量逐渐增多,值得注意。
  • 这表明我国的法律规定和政府在信件专营问题上政策始终如一,即信件寄递服务不分快递与普递,不分私函与公文,均由中国邮政企业专营,中国承诺开放的是信件之外的物品的快递服务。
  • 与之相呼合的是发生在北京的女学生杜成淑拒绝男学生屈疆约会信事件的考察,透过双方公开的私函与背后的妇女团体分裂的的隐情钩稽,论者有意凸显晚清女性在新教育与旧道德之间依违离合的现实困惑。
  • 至盛宣怀之弟在该军办理营务处,系于八月十六日夜督率闯战,中倭枪阵亡,并非弹压被杀,奴才前派往平壤督队之弁,目击其事,访问各军兵勇所说亦同……又原奏内称,卫汝贵、贾起胜从前分统盛军,声望才略不如贾起胜,上年李鸿章之子李经迈以私函向卫汝贵及贾起胜各索银三万两,许以总统盛军,贾起胜置之不理,卫汝贵独如数致送,不数日即委总统。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