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ㄉㄚˊ
  〔《广韵》都合切,入合,端。〕
  “”的今字。
  
 1.    
回话;回答。
   论语•宪问》:“夫子不答。”
   庄子•知北游》:“非不答,不知答也。”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敢问问同而答异?”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封禅》:“问答迂缓,且已千言。”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只答了两个‘是’字。”
  
 2.    
报礼;答谢;报答。引申为酬答。
   ·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二个饮食毕,欲去;乃解百金之剑以与渔者,﹝曰:﹞此吾前君之剑,中有七星,价值百金,以此相答。”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宣教又取些珠翠花朵之类,答了来意,付与小童去了。”
   元史•张昉传》:“坐曹,躬阅案牍,左酬右答,咸得其当,事无留滞。”
  
 3.    
当;应合。
   汉书•郊祀志下》:“不答不飨,何以甚此!”颜师古注:“不答,不当天意。”
   明史•太祖纪二》:“庶几上答天心,下慰人望,以副朕伐罪安民之意。”
  
 4.    
应允,同意。
   汉书•谷永传》:“自知有内应,展意无所依违,每言事辄见答礼。”
   颜师古注:“加礼而答之。”
   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兴元年》:“元达少有志操,尝招之,元达不答。”
  
 5.    
以恩义相待。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适不答兹谓不次,蜺直在左,蜺交在右。”
   颜师古注:“臣瓒曰:‘夫不接妻谓不答。’……言不以恩意接对之。”
   新五代史•闽世家•王审知》:“妻早卒,继室金氏贤而不见答。
   审知金凤,姓氏,嬖之,遂立为后。”
  
 6.    
应对。参见“答扬”。
  
 7.    
对问题的解答或数学上运算的结果。如:问答题。
  
 8.    
语助词。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楔子:“羞人答答的,怎生去!”·无名氏《冯玉兰》第二摺:“我羞答答难相见,娇怯怯自踌躇。”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妙观道:﹞肯让不肯让,好歹回我便了。怎胡说到这个所在?羞人答答的。”
  
 9.    
象声词。参见“答答”。
II
  
  ㄉㄚ
  
 1.    
用于“答2理”、“答2应”等。
  
 2.    
用同“”。多附在指示代词“这”、“那”后面,表示处所。
   ·杜仁杰《耍孩儿•庄家不识构阑》曲:“正打街头过,见吊个花碌碌纸榜,不似那答儿闹穰穰人多。”
   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至慧﹞又想道:‘不难,不难,女娘弓鞋小脚,料来行不得远路,定然只在近处。拼几日工夫,到那答地方,寻访消息。’”·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小姐,和你那答儿讲话去。”
   徐渭《狂鼓史》:“袁公那两家,不留他片甲,刘琮那一答,又逼他来献纳。”
  
 3.    
用同“”。附;附上。参见“答带”。
  
 4.    
用同“”。参见“答剌”。
------------------------------


 补义条目    
用同“”。披;挂。

明叶盛《水东日记•中堂事记纪行录》: “未刻朔风发发,雨霰交作,传令方春牧马不胜寒克,瘦弱者悉用氊毳答覆其背,否者以法从事。”
造句 / 例句:
  • 他回的语气从容到极点。
  • 他回说他不愿做那件事。
  • 他没回是怕伤她的感情。
  • 关于供应物资的复怎样?
  • 不过这个问题还无法复。
  • 他越来越多地用沉默作
  • 他从屋子那边大声地复。
  • 我不能立即复你的问题。
  • 温和的回可以消解怒气。
  • 我写信复他,表示同意。
  • 我考虑成熟后再给你回
  • 事急,希即时作正面复。
  • 他甜言蜜语地使我应了。
  • 他给了她一个简短的回
  • 请告诉我怎样酬你才好。
  • 肯尼迪的回也同样坦率。
  • 他的回证明他良心有愧。
  • 萨罗斯特略带笑容地回
  • 我永远报不尽你的恩情。
  • 那个学生的回是正确的。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