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头

(缠头,缠头)

 1.    
古代歌舞艺人表演完毕,客以罗锦为赠,称“缠头”。
  ·杜甫《即事》诗:“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
  太平御览》卷八一五引《唐书》:“旧俗,赏歌舞人,以锦綵置之头上,谓之‘缠头’。”
 
 2.    
后来又作为赠送妓女财物的通称。
  ·陆游《梅花绝句》:“濯锦江边忆旧游,缠头百万醉青楼。”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当日取出十两银子送与王赛儿,做昨日缠头之费。”
  郁达夫《日本竹枝词》之九:“公子缠头随手掷,买花原为卖花人。”
 
 3.    
我国族和维吾尔族,有一部分人习以白布缠头,代官书或文籍中常称为缠头缠头回缠回
  《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三日》:“城内及附近民约万余户,男戴印花小帽,女穿红衣,土人唿为缠头。”
  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第四篇九:“新疆大部的人口是东土耳其人,大致即中国歷史上所谓突厥。他们喜以布包头,故人唿之曰缠头,又因他们多半奉回教,故又叫做缠回。”
  董必武《我国抗战二年来的民众运动》:“西北的缠回,西南的夷,都认识寇的凶残狡猾,都激起同仇敌忾的热忱。”
 
 4.    
缠扰不休的人。
  ·李寿卿《度柳翠》第二摺:“我这个度人的好是缠头。”
造句 / 例句:
  • 宗教职业者多用长的白布缠头
  • 翌晨,用青纱缠头,身着长袍。
  • 创新的吸水盖也不会卷缠头发。
  • 男女椎髻,白布缠头,穿长布衫。
  • 惟以朝霞缠头,余尚同汉服。
  • 通称为“缠头八”“八郎”。
  • 男服肥大,束腰带,缠头巾。
  • 代(Burdah)披在肩上,缠头赤足。
  • 缠头,刘郎错认风前柳。
  • 几时将缠头红锦,换一对插鬓荆钗!
  • 金络脑堤边骏马,锦缠头船上娇娃。
  • ”酒酣,怀恩起舞,奉先赠缠头彩。
  • 刀身窄,不可用缠头裹脑。
  •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 准备缠头休浪与,居人相约待徽灯。
  • 要求勇猛迅疾,多有缠头撩花动作。
  •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 但各地区、各教派缠头的款式各异。
  • 起义者以白布缠头,称“白头军”。
  • 明光百尺锦缠头,馥郁双花金屈膝。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