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ㄅㄛˊ
  〔《集韵》伯各切,入铎,帮。〕
  亦作“”。
  
 1.    
肩膀;胳臂。亦泛指身体的上部。
   太平广记》卷二四八引《国朝杂记•长孙无忌》:“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
  
 2.    
古量词。
   淮南子•说林训》:“一膊炭熯,掇之则烂指,万石俱熯,去之十步而不死,同气异积也。”
   高诱注:“一膊,一挺也。”
  
 3.    
用同“”。
   西游记》第四六回:“那刽子手将一条绳套在他膊项上,一条绳札住他腿足,把一口牛耳短刀,幌一幌,着肚皮下一割,搠个窟窿。”
   儒林外史》第二二回:“董孝廉笑道:‘先生世外高人,何必如此计论!’卜信听见这话,头膊子都飞红了,接了茶盘,骨都着嘴进去。”
II
  
  ㄆㄛˋ
  〔《广韵》匹各切,入铎,滂。〕
  
 1.    
谓分裂肢体而曝露之。
   左传•成公二年》:“﹝人﹞弗听,杀而膊诸城上。”
   杜预注:“膊,磔也。”按,磔即分裂肢体之刑。
   ·韩愈《郓州谿堂》诗:“箴之石之,膊而磔之。”
   新唐书•逆臣传上•安禄山》:“又诛孝哲干祐,殊而膊之。”
  
 2.    
泛指斩杀。
   ·韩愈《曹成王碑》:“掇黄冈,筴汉阳,行跐汊川,还,大膊蕲水界中。”
   ·魏源《圣武记》卷六:“我兵遂尽渡,大蹂大膊。”
  
 3.    
切成块的肉。
   淮南子•缪称训》:“故同味而嗜厚膊者,必其甘之者也。”
III
  liè
  ㄌ〡ㄝˋ
  〔《集韵》龙辍切,入薛,来。〕
  界域。
   ·扬雄《太玄•文》:“行则有踪,言则有声,福则有膊,祸则有形,之谓直。”按,俞樾《诸子平议•扬子〈太玄〉》引作“膞”,谓“膞字无义,乃端之假字……福则有膞,犹云福则有端,正与‘祸则有形’文义一律。”
造句 / 例句:
  • 她的脸、胳和腿晒黑了。
  • 他的胳打她的肩膀擦过。
  • 我的胳肘撞着桌子角了。
  • 他失去了一只胳回来了。
  • 他胳上搭着他的白衬衣。
  • 他的左胳压在脑袋下面。
  • 蓓蒂又捏了她的胳一下。
  • 她把胳肘的皮肤擦破了。
  • 他紧紧地搂着她的胳
  • 里的疼痛早已减轻。
  • 他把两条胳放在桌上。
  • 他举起胳,刚刚够到高度。
  • 松开我的胳你弄疼了!
  • 本把头枕在胳上酣睡起来。
  • 我的胳酸疼,小伙子。
  • 淑仍旧挽着裘德的胳
  • 她们挎着胳走了出去。
  • 把受伤的胳伸展开是很疼的。
  • 他胳上有一个肿块。
  • 他上星期扭伤了胳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