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敝唇焦

谓说话过多,致使舌疲唇干。形容费尽口舌。
  ·李渔《奈何天•筹饷》:“趱军粮,我这里力尽筋疲,舌敝唇焦。并不见些儿饷。”
  鲁迅《彷徨•孤独者》:“亲戚本家都说到舌敝唇焦,也终于阻当不住。”亦作“舌敝唇枯”。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近时志士,舌敝唇枯,惟企强中国以比·。”
造句 / 例句:
  • 【解释】:犹言舌敝唇焦
  • xiāoyīntúkǒu犹言舌敝唇焦
  • 这种越洋电话,常常讲得我舌敝唇焦
  • 犹言舌敝唇焦
  • 也作舌敝唇焦
  • 示例: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做书人左铅右椠,舌敝唇焦
  •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做书人左铅右椠,舌敝唇焦
  • 老门更是夜以继日,舌敝唇焦,指挥上千演员的一招一式,营造舞台的壮观景象。
  • 登大演说台,陈平生之志愿,舌敝唇焦,听者充耳,此仁人志士所由伤心饮恨者矣。
  • 因此,光绪派翁同和等总署大臣与德国驻华大使海靖反复商榷,讨价还价,“驳结舌敝唇焦”,9仍是“计无所出”。
  • 然而,不论是他的“肚子寓言”还是后来为阻止科氏进军罗马一番舌敝唇焦的游说,对民众和科氏冲突双方,终究罔效。
  • 且传集多士,分乡谆劝,各量力之厚薄,酌捐项之重轻,舌敝唇焦,始克蒇事,此诚为宰者分所应为,而责无旁贷者也。
  • 常惺法师为调和两派意见,奔走其间,舌敝唇焦,辛劳过度,致肺病复发,在上海玉佛寺疗养,是时为民国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年)。
  • 当地篾匠要制作一件茶具,他说其要领至舌敝唇焦亦难领会,他不得不一一做成模样,令其仿做,结果仍大小不一,歪斜屈曲,不合要求。
  • 众所周知,群论是近代数学的一个重要主题,但一般教科书上都讲得玄之又玄,往往老师在课堂上讲得舌敝唇焦,下面的学生还是听不懂。
  • 病毒病一般在舌敝唇焦干燥季节易发生,病毒病的发生与冬春季节干旱蚜虫为害有密切关系,重点是在蚜虫的初发期以防蚜虫为中心防治病毒病。
  • 他奔走於两派之间,舌敝唇焦,辛劳备至,致使旧有肺疾复发,医疗无效,而於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元月十四日圆寂,得寿仅四十四岁。
  • 张学良将军在舌敝唇焦地向蒋介石劝说,苦劝甚至哭谏不能奏效的情况下,深深认识到用这些至诚的办法劝蒋“停战、联共、抗日”,已无济于事,只有采取逼蒋抗日一途了。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