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检逾闲

(荡检逾闲,荡检逾闲)
见“荡检踰闲”。
造句 / 例句:
  • ”亦作“荡检逾闲”。
  • ”清冯桂芬《上海果育堂记》:“饥寒之不免,理义之不知,而荡检逾闲之事作。
  • 初颇具道心,继因住小庙,自由应酬,偶交群小,传染恶习,竟荡检逾闲,酒肉无择。
  • 端士品:士为名之首,为官者要明礼义,隆其名,贵有其实,若荡检逾闲,不求上进,后悔莫及。
  • 他手订《李氏家则》八条,告诫子弟:“一味好清高,必至耗财废业:一味讲脱略,必至荡检逾闲
  • ”徐念慈《余之小说观》:“艳情诸书,又于道德相维系,不执於正,则……荡检逾闲,丧廉失耻。
  • ”李大钊《民彝与政治》:“苟不故为人为之矫制,俾民庶之临事御物……而轨纳于正理,决无荡检逾闲之虞也。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