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蒉,蒉)
I
  kuì
  ㄎㄨㄟˋ
  〔《广韵》求位切,去至,群。〕
  
 1.    
草织的盛器。
   论语•宪问》:“子击磬于,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
   朱熹集注:“蒉,草器也。”
   孟子•告子上》:“不知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也。”
   ·刘向说苑•指武》:“将军在即墨之时,坐则织蒉,立则杖臿。”
   ·王祯农书》卷十五:“莜、蒉,皆古盛谷器也。”
  
 2.    
草鞋。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时予一足已无蒉,跣一足行。”
II
  kuài
  ㄎㄨㄞˋ
  〔《广韵》苦怪切,去怪,溪。〕
  
 1.    
芜秽。
   吕氏春秋•达郁》:“故水郁则为污,树郁则为蠹,草郁则为蒉。”
   高诱注:“蒉,秽。”
  
 2.    
姓。
   春秋鲁国蒉尚。见《礼记•檀弓下》。
III
  kuài
  ㄎㄨㄞˋ
  〔《集韵》苦会切,去队,溪。〕
  通“”。
  见“蒉桴”。
造句 / 例句:
  • 摘要延芳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在上海工商界的著名宁波帮企业家。
  • 延芳为个案,通过对其一生工商实践和社会活动的回顾与总结,分析了宁波帮企业家中“知识务求其新,而道德务存其旧”的独特现象及其对当代企业家的启示价值。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