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节

(蒲节,蒲节)
指端午节。因旧时风俗端午节在门上挂菖蒲叶,故称。
------------------------------

蒲节


 补证条目    
指端午节。因民俗端午节在门上挂菖蒲叶,故称。

宋赵必《夏日燕黉堂·和竹韵寿匝峰使君》词: “赤城中,奏鹤笙一曲,玉佩丁东。蒲节后七日,宴翠阆琼宫。”
造句 / 例句:
  • 四月乃是麦秋,端午却为蒲节
  • 如此风涛,又断送、一番蒲节
  • 桐枝长旧围,蒲节抽新寸。
  • 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 于门,并用以浸酒,谓可辟邪,故称蒲月,又称蒲节)、榴月(因五月榴花盛开而来。
  • 五月初五:端阳、端午、重五、重午、午日、菖(chāng)节、蒲节、夏节、天中节、五月节。
  • 再见一月“首春”)、蒲节(见“蒲月”)、小刑(《淮南子?天文训》:“阴生于午,故五月为小刑。
  • 当决斗时,曾发生一极有趣之笑谈,即以时在蒲节数日,双方鏖战正酣,中午不进食,迨饥肠雷鸣,始以角黍果腹。
  • 从6月1日到30日举办的“水乡潮来菖蒲节”中,有展示会和菖蒲舞蹈的表演等,町内出现了一派清一色的菖蒲景象。
  • 另外据说饮菖蒲酒能驱瘟气,延年益寿,把它剪成小人或葫芦形,随身带着也可避免瘟疫,所以旧时的端午节又称蒲节
  • 谓五月阴生,欲自下而上,故称皋月)、蒲月(旧俗于端午悬菖蒲于门,并用以浸酒,谓可辟邪,故称蒲月,又称蒲节)、榴月(因五月榴花盛开而来。
  • 行至湖北襄阳时,正值五月蒲节,张我续急令襄阳县令提供数十套绣有五毒图案的绣花服装,县令因未能合时供给而受到张的责怒,地点县的百姓男性以及女性纷纷兔脱,不亚于遁藏贼寇。
  • 如诗人杜甫的“风断青蒲节,碧节吐寒蒲”,姚思岩的“根盘龙骨瘦,叶耸虎须长”,陆游的“根盘叶茂看愈好”等诗句,都描绘了石菖蒲盘根错节,叶纤细多节、青绿可爱之态,置案头清供,当然潇洒有情趣。
  • 正月初一称元旦、元日、元辰、元正、元春等;正月十五称元宵、元夕、元夜、灯节、上元等;二月初一称中和日;三月初三称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等;五月初五称端午、午日、蒲节;六月初六称天贶节、七月初七称七夕、星节;八月十五称中秋节;九月初九称重阳、重九、菊花节;十月十五称下元;十二月三十称除夕、守岁。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