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喻

(训喻,训喻)
见“训谕”。
造句 / 例句:
  • 优雅,古人总以它训喻子弟,要学效芝兰的德行,生长于庭阶而非野地。
  • 《家训喻纪泽》:“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看书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嵘。
  • 屯颍阴,乐进屯阳翟,张辽屯长社,诸将任气,多共不协;使俨并参三军,每事训喻,遂相亲睦。
  • ;留给孙子一柄佩剑,剑上铭刻训喻:“兹以此长保我壮丽联邦”(that he will always use it in defence of our glorious Union.)。
  • 清?曾国藩《家训喻纪泽》:“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看书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嵘。
  • ”清?曾国藩《家训喻纪泽》:“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看书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嵘。
  • 清曾国藩《家训喻纪泽》:“若能从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工,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自尔精进而不觉。
  • 但是,比起学习朝鲜语,在学校的孩子们最先学习的训喻就是互相理解包容、爱人及被爱的方法,也就是“一起活下去”的宝贵人生观。
  • 按当时的风气,女子是不能入学读书的,最多也只能读读《女儿经》之类训喻遵守妇道的封建读物,她父亲教给她的也正是《女儿经》、《七诫》、《闺范》这类书。
  • “认己明时认主明”是使者穆罕默德的训喻,而这则训喻恰恰成为安萨里整个思想的开端,也是他最终从理性主义者走向怀疑论者,又从怀疑论者走向神秘主义者的坐标。
  • 母亲伏伦妮娅更多的是罗马的化身,早年驱遣儿子上战场,嗜军功如命,训喻空房怨妇似的子媳,后来劝说科氏违心竞选执政官,最后求告退兵赦免罗马,意之所向,金石无阻。
  • 当葡萄牙皇家船队前往休达的途中,在拉古什避风港的时候,若昂?西拉修士带来了教皇的训喻,宽恕所有远征队员,此举极大地振奋了军队的士气,在8月21日那天,葡萄牙海军同时从海路和陆路对休达发起突袭,经过一整天激烈的战斗,修打在亨利王子卓越的指挥下被攻克。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