讼言

(讼言,讼言)

 1.    
责备的话。
  魏书•尒朱荣传》:“今海内草草,异口一言,皆云大行皇帝,鸩毒致祸。臣等外听讼言,内自追测。”
  ·沈遘《谢两府三启》:“伏念某早繇曲学,亲得盛时,一登备于儒林,遂进陪于法从,汔无称道,宜有讼言。”
 
 2.    
公开说,明说。讼,通“”。
  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尚恐不胜诸,未敢讼言诛之。”
  裴骃集解:“徐广曰:‘讼,一作公也。’按:韦昭曰,讼犹公也。”
  ·姚鼐《<南园诗存>序》:“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章奏者,钱侍御一人而已。”
造句 / 例句:
  • 太尉尚恐不胜诸吕,未敢讼言诛之。
  • 臣等外听讼言,内自追测。
  • 》:“未敢讼言诛之。
  • ,未遽讼言仇明也。
  • 稍有识者,皆结舌自全,无有敢讼言其谬者矣。
  • 民国初沈水生在邑中因诉讼言辞犀利而名噪一时。
  • 叩其故,则曰:某地官富,某地贫,讼言而不讳(13)。
  • 《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尚恐不胜诸吕,未敢讼言诛之。
  • 太尉尚恐不胜诸吕,未敢讼言诛之,乃遣朱虚侯谓曰:「急入宫卫帝。
  • 自康熙初,鳌拜柄政,总督朱昌祚等以圈地获罪,由是无敢讼言其失者。
  • 元刘祁《归潜志》卷十:“?高琪?坐杀其夫人,为家人讼言宰执,将奏之。
  • 【示例】:今海内草草,~,昔云大行皇帝鸩毒致祸,臣等外听讼言,内自追测。
  • 群臣微知其冤,无敢讼言者”;还有各处督抚大将也多被他构陷,这些明末的精英。
  • ”清姚鼐《<南园诗存>序》:“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於章奏者,钱侍御一人而已。
  • ”《剪灯馀话?泰山御史传》:“拔自下鬼,擢於近臣,刀被冢伯之讼言,合在狱卒之投畀。
  • ”宋沉遘《谢两府三启》:“伏念某早繇曲学,亲得盛时,一登备於儒林,遂进陪於法从,汔无称道,宜有讼言
  • 吾以为今人虽不尽以逐满为职志,或有其志而不敢讼言于畴人,然其轻视鞑靼以为异种贱族者,此其种性根于二百年之遗传,是固至今未去者也。
  •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吾以为今人虽不尽以逐满为职志,或有其志而不敢讼言于畴人,然其轻视鞑靼以为异种贱族者,此其种性,根于二百年之遗传,是固至此未去者也。
  •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吾以为今人虽不尽以逐满为职志,或有其志而不敢讼言于畴人,然其轻视鞑靼以为异种贱族者,此其种性,根于二百年之遗传,是固至此未去者也。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