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难

(责难,责难)
I
勉励人做难为之事。
   孟子•离娄上》:“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赵岐注:“人臣之道,当进君于善,责难为之事,使君勉之。”
   ·苏轼《祭范蜀公文》:“责难之忠,爱莫助之。”
   章炳麟訄书•别录乙》:“在朝二十余岁,进退不恒,一代度制,略出其议,奏事亦数以古义责难。”
II
指责,非难。
   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自从西医割掉了梁启超的一个腰子以后,责难之声就风起云涌了。”
造句 / 例句:
  • 他态度顽固而招致许多责难
  • 上述理论曾受到各方的责难
  • 我认为这种责难是不公正的。
  • 他默默地忍受一切责难
  • 我总希望不要轻易责难一个人。
  • 两项责难都不对。
  • 一句严厉的责难溜到赛利嘴边上来了。
  • 责难我。
  • 要想责难,要想体面地脱身,已经没有时间了。
  • 反对党计划就政府对该事的处理进行责难行动。
  • 尼克松在得意的时候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责难
  • 因为他做了一件很可鄙的事情,会员们都责难他。
  • 乔戈斯默默地接受了责难,虽然他并不是非这样做不可。
  • 这些论证说服了下议院,因此,没有再提出任何有力的责难
  • 在白求恩的责难下,芳往后退了几步,就仿佛挨了一顿鞭子似的。
  • 斯巴塞太太仿佛有点责难似地回答说,“老爷,请你不要那样讲。”
  • 美国政治思想的实用主义传统十分强大,以至这个联系概念在1969年遭到广泛的责难
  • 他默默地听完我这些责难,始终没有作声,最后才用哭丧似的声音恳求我,让他去睡觉。
  • “妈妈叫我卖一块钱的。“我说着,心里感到自己太放肆了,竟然想把对自己放肆行为在道义上的责难转嫁到不在场的妈妈身上。
  • 责难有时比责罚还难以忍受。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