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暗

亦作“迷闇”。
 迷惑暗昧。
  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悉斩送·等首”裴松之注引三国··鱼豢《魏略》:“而臣狂愚,意计迷闇,不即禽贼,以至见疑。”
  陈书•熊昙朗陈宝应等传论》:“呜唿,既其迷暗所致,五宗屠勦,宜哉!”·司马光《同钱君倚过梅圣俞》诗:“叩阶读新诗,迷闇得指擿。”
  ·苏舜钦《上京兆杜公书》:“某虽迷暗于事,不通古今,窃谓天地灾异,莫大于此。”
  宋史•道学传一•程颢》:“昔之惑人也乘其迷暗;今之惑人也因其高明。”
造句 / 例句:
  • 但今虽迷暗,岂无虚朗之日乎?
  • 迷暗恋着高不可攀的西门飘飘。
  • 谓能照破一切迷暗的大智慧。
  • 比喻能照破世间迷暗的佛法。
  • 佛法犹如明灯,能破除迷暗,故称。
  • 谓照破迷暗的智慧之光。
  • 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
  • “冥冥随物去”者,冥冥,迷暗不觉貌。
  • “迷心”,迷暗之心。
  • 末法时代,人多迷暗,善恶不明,自陷苦恼。
  • 前者属官方配对,後者则是武种迷暗自撮合的。
  • “痴”又作“无明”,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
  • 我们不喜欢如此凄迷的情调,更不愿面对凄迷暗自神伤。
  • 一、无明??为过去烦恼的总称,是无知,或愚痴,或迷暗的意思。
  • ②传灯:佛家谓佛的教旨如同明灯,可以照破迷暗,因称传法为传灯。
  • 》卷七十四:“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 《唯识论》卷六中说:“于诸理事迷暗为性,能碍无痴,一切杂染所依为业。
  • ”《陈书?熊昙朗陈宝应等传论》:“呜呼,既其迷暗所致,五宗屠?,宜哉!
  • ”《宋史?道学传一?程颢》:“昔之惑人也乘其迷暗;今之惑人也因其高明。
  • ”宋苏舜钦《上京兆杜公书》:“某虽迷暗於事,不通古今,窃谓天地灾异,莫大於此。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