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民

(遗民,遗民)

 1.    
亡国之民;前朝留下的老百姓。
  左传•哀公四年》:“司马致邑,立宗焉,以诱其遗民,而尽俘以归。”
  杜预注:“复诈为蛮子作邑,立其宗主。”
  史记•周本纪》:“成王既迁遗民,周公以王命告,作《多士》、《无佚》。”
  王逢《钱塘春感》诗之六:“遗民暗忆名都会,尚绕湖脣唱大堤。”
  ·唐孙华《读顾亭林集二十四韵》:“胜国遗民在,贞心匪石坚。”
  《论中立》:“﹝秦国﹞害怕六国的遗民反抗,叛乱,在武力控制之下,执行全面的文化杀戮,焚书坑儒。”
 
 2.    
指沦陷区的人民。
  ·陆游《感兴》诗:“遗民沦左衽,何由雪烦冤?”
 
 3.    
指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的人。
  艺文类聚》卷七引·杜笃《首阳山赋》:“其二老(指伯夷叔齐)乃答余曰:吾之遗民也。”
  ·梁章鉅归田琐记•鼓楼刻漏》:“陈石堂……以遗民不受聘,隐居授徒,岿然为后学师表。”
  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这是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4.    
指劫后余留的人民。
  左传•闵公二年》:“之遗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
  三国志•魏志•卫觊传》:“当今千里无烟,遗民困苦,陛下不善留意,将遂凋弊不可复振。”
 
 5.    
后裔;后代。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梅尧臣《寄题苏子美沧浪亭》诗:“莫与俗尚,俗多文身。蛟龙刺两股,未变此遗民。”
  ·钱谦益《父诰》:“予观于土风,之人有好古乐道之诗焉。今其遗民犹有存者。”
 
 6.    
指隐士。
  ·张登《招客游寺》诗:“招取遗民赴僧社,竹堂分坐静看心。”
  ·李介《天香阁随笔》卷二:“梁谿·陈卿茂,字本符,予未识其人,曾于友人处见其诗笺一幅,玩其词意,亦今日之遗民也。”
  ·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八:“张遗瑶星金陵遗民也。居栖霞一小庵,数十年不入城市,着书十余种。”
 
 7.    
泛指老百姓。
  ·叶适《再申省状》:“伏乞俯加矜恻,特赐奏闻,许令就今年致仕。渔樵故物,复还山泽之臞;耕凿遗民,永被干坤之造。”
  ·陈亮《胡夫人吕氏墓碣铭》:“因叹承平遗民,虽妇人犹能如此。”
造句 / 例句:
  • 隐逸词在南宋遗民词中的新变
  • 论宋末诗人林景熙的遗民心态
  • 清初遗民诗人归庄与佛教
  • 沈光文诗作中的遗民心态
  • 试论明初政府对留居内地的蒙古遗民的政策
  • 清初关中遗民诗人孙枝蔚的交游与创作
  • 论清初遗民诗人陆贻典
  • 中古庐山隐风与后代遗民诗境
  • 遗民与清初医学的发展
  • 从归庄看明遗民多样性的生存选择
  • 清初绍兴二遗民的生平与创作
  • 从考古发现看西周燕国殷遗民之社会状况
  • 郑孝胥和晚清文人的文化遗民情结
  • 清初明遗民别集所见佚失曲目七种略证
  • 明清易代与明遗民的心理氛围
  • 明末清初传奇小说中的遗民形象研究
  • 河南濮阳新发现的元末西夏遗民乡约
  • 清初明遗民的身份认同与意义寻求
  • 清初遗民书画家朱容重诸问题及其作品
  • 论南宋江西遗民词人群体形成的原因及其特质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