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道

(遗道,遗道)

 1.    
指前人留传下来的思想观点、政治主张、治理方法等。
  史记•周本纪》:“公季古公遗道,笃于行义,诸侯顺之。”
 
 2.    
犹言失去道义。
  晏子春秋•问下二一》:“叔向晏子曰:‘世乱不遵道,上辟不用义;正行则民遗,曲行则道废。正行而遗民乎?与持民而遗道乎?此二者之于行何如?’”·枣腆《答石崇》诗:“上德无欲,遗道不为。”
  ·韩愈《上考功崔虞部书》:“夫今之人,务利而遗道,其学其问,以之取名致官而已!”
造句 / 例句:
  • 归后以金遗道士,嘱令朝夕培养之。
  • 公季修古公遗道,笃于行义,诸侯顺之。
  • ”金世遗道:“咦,奇怪,我也是这样。
  • 公季?古公遗道,笃於行义,诸侯顺之。
  • 高山仰止,遗道余尊,敬刊玄石,以铭幽魂。
  • 26世,季历:古公三子,修古公遗道,笃于仁义,诸侯顺之。
  • 诸将有掠得人之美女者以遗道,道不能却,置之别室,访其主而还之。
  • ;虽有知心,不览先王,不能平天下;然则先王之遗道,亦天下之规矩六律已!
  • 季历继位后,承古公遗道,又与商贵族任氏通婚,积极吸收商文化,加强政治联系。
  • 漾剑驿道南从县城起,顺漾濞江岸往北至剑川止,长约150多公里,现今仍存数段遗道
  • 唐韩愈《上考功崔虞部书》:“夫今之人,务利而遗道,其学其问,以之取名致官而已。
  • 【出处】唐?韩愈《上考功崔虞部书》:“夫今之务利而遗道,其学其问以之取名致官而已,得一名获一位。
  • 周本纪》叙述他的事迹说:“古公?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古公乃贬戎狄之俗”;“古公有长子曰太伯”;“古公欲立季历而传昌”;“古公卒,季历立”;“公季修古公遗道”;“(文王)追尊古公为太王”。
  • 之所以以“春秋决狱”名之,一是因为作为断案依据的主要是孔子所著的,被称为“义之大者”,载“先王遗道”和“人道之极”的《春秋》经;二是受《后汉书?应劭传》所载的“故胶(东)西相董仲舒老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议,数遣廷尉张汤亲至陋巷,问其得失,于是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言之详矣”的影响。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