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魂

(遗魂,遗魂)
亡魂,亡灵。
  ·罗隐《燕昭王墓》诗:“强停别骑山花晓,欲弔遗魂野草深。”
  ·张耒《正月六日》诗:“峨嵋一闭年华改,纵有遗魂可得招?”·刘基《钱王箭头篇》:“鸱夷遗魂拗余怒,欲取山入江去。”
造句 / 例句:
  • 提出“人死之后,无遗魂矣”的论断。
  • 翁笑曰:“平昔不相往还,何由遗魂吾家?
  • 唐罗隐《燕昭王墓》诗:“强停别骑山花晓,欲吊遗魂野草深。
  • ”明刘基《钱王箭头篇》:“鸱夷遗魂拗馀怒,欲取吴山入江去。
  • ”宋张耒《正月六日》诗:“峨嵋一闭年华改,纵有遗魂可得招?
  • 出处汉?严遵《道德指归论?大成若缺》:“遗魂亡魄,休精息神。
  • 揽予辔以踌躇,见立表而斯存,乃汉武戾嗣剿命地也,然后筑台以尉遗魂
  • 分别是“斩魂”,“系魂”,“言魂(预魂)”,“遗魂”,“醒魂”,“消魂”和“契魂”。
  • 他们要么感情激越,受困在“此界”和“彼界”夹缝中,乱扔花瓶引人注意,要么是安静的“遗魂”,死得平和,也懒得离开熟识的老地方。
  • 目前确定身份的七鬼神有:“斩魂”(弗拉乌),“系魂”(卡斯托鲁),“言魂(预魂)”(拉普拉多鲁),“遗魂”(兰瑟)和“契魂”(菲亚神父)。
  • 兰塞是巴鲁斯布尔库教会的主教,和弗拉乌、拉普拉多鲁他们一届的(就是一起成为主教,一起考试的同伴)是七鬼神里的“遗魂(レリクト)”,拥有的看见过去能力。
  • 黄花岗起义敲响了清朝的丧钟,悲惨壮烈,爱国志士丘逢甲对死难烈士深表同情,特地写了一首《黄花岗歌》,歌曰:“黄花岗,岗上黄花岗下魂,精灵相通意脉脉,欲求遗魂已无踪,祗有黄花可寻迹,认将黄花作鬼魂,世间一切原假借。
  • 生活在2 1世纪的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时俱进,那长袍子长辫子以及长长的裹脚布之类封建社会的遗物早已进入了历史的博物馆,但是封建的遗魂却不肯随着这些裹挟物退出历史舞台,还在我们的舞台上、荧屏上、艺术中举手投足、风光无限。
  • 章:黄、辜、钱诸辈虽貌似狂狷桀骜,却皆胸怀天下,勇担重任、正所谓“狂亦有道”也;博、张、丁等人以学术文章名扬天下,然身逢乱世,岂可等闲视之,于是臧否人物,指点江山,一番苦心,换来无数遗憾,实在是“净友难当”;陈、蒋、翁诸位更是难耐参政救时之热诚,入主中怄,尽职尽责,然而书生议政、秀才当官,结局大多以悲剧收尾,三人真乃“误入宦海”之典型:蒋、罗作为民国教育界之佼佼者,执掌名校,功绩炳彪,不过乱世之下,教育大计往往豆然而止,看来“一校之长”是个苦差使;黄、邵作为近代新闻界的开山鼻祖,不畏强权,勇揭黑幕,留给后世的,不仅是刺刀般的战斗檄文,更多的是那追求正义的精神财富,故我们应当发扬这股“报人遗魂”,慨言之,愿此书能使读者领略到这些文人之真风骨、真性情。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