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彩镂金

(错彩镂金,错彩镂金)
谓雕绘工丽。亦用以形容词藻华丽精美。
  南朝··钟嵘诗品》卷中:“汤惠休曰:‘诗如芙蓉出水,如错彩镂金。’”
造句 / 例句:
  • 梅尧臣所处之时,错彩镂金,靡丽浮华。
  • 丽辞雅义,错彩镂金
  •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
  • 那就是认为‘初发芙蓉’比之于‘错彩镂金’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
  • 至于行文错彩镂金,章节衔华佩实,读者势必在捧读之余,亦有同感。
  • 绚烂是“内极才情,外周物理”的表现,是“铺锦列绣”,“错彩镂金”的铺陈。
  • 桥南的御碑亭,琉顶重檐,错彩镂金,造型独特,在湖心亭前,与海印池相连,立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
  • 桥南的御碑亭,琉顶重檐,错彩镂金,造型独特,在湖心亭前,与海印池相连,立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
  • 古代画彩也叫“错彩”,钟嵘《诗品》卷中:“汤惠休曰:谢(谢灵运)诗如芙蓉出水,颜(颜延之)如错彩镂金”。
  • 大教堂里的内装潢显示出梦幻般的错彩镂金、极其丰富的罗马时代的面貌;石库中还可以看到更多的精心加工的中世纪雕刻。
  • 魏晋间,名士多为文学艺术名流,其作情真、自然,如出水芙蓉,一反错彩镂金之俗美,佑军之书清洒飘逸,一反隶书之厚重之气。
  • 有人将他的诗与谢灵运诗比较,说“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意思是谢诗自然天成,颜诗却雕绘满眼,是一种人工的美。
  • “物从俭,心至奢”,此乃中国古代先贤的一种人生哲学,不讲究“错彩镂金”的雕琢,却珍赏“芙蓉出水”的清新,将对物(外物)的追寻最终纳归于心(精神)。
  • 回京之后续写我的战国小说,想起上虞的青瓷,当晚做了个奇特的梦,梦见在一尊青瓷饕餮龙凤纹雕塑的背景前,一个身着红衣的舞姬飘逸飞动,错彩镂金,玉绿翠碧。
  • 其中有一对巨木粗二十围,高四十丈,一棵是有斑纹的梓树,另一棵是梗楠树,木质硬朗而挺拔,令匠人精工雕刻成盘龙花纹大柱,抹上丹青,又镶嵌白玉,错彩镂金,金光闪闪,光怪陆离。
  • 整个建筑面积2200多平方米,是悬山顶穿门式木结构,原建筑内分大厅、中殿、神龛,大厅前有戏台,两旁有环楼,台上藻井为五层门拱,四周雕刻人物花卉,宫大门镶嵌四层门拱,飞檐翘角,错彩镂金
  • 在文学艺术方面,有《诗品》“谢诗如芙蓉出水,颜诗如错彩镂金”;李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苏轼的“自然富贵出天资,不待金盘荐华屋”等等,都是认为自然美是天成的,是人工雕琢达不到的。
  • 所以充斥晚唐五代词中的已经不是对仙真的向往,而是错彩镂金和脂粉的香腻,借助女仙寄托爱情理想的失落,而爱情失落中实际上蕴含着人生理想旁落的怨艾,如阎选的《临江仙》:"欲问楚王何处去?翠屏犹掩金鸾。
  • 现代派的多种手法和古典悲剧的美学倾向交相辉照,荒诞和象征、夸张和变形复调发声,幽默、严肃、写实、戏谑……现实主义的逼近深入和布莱希特的间离疏远都错彩镂金地整合在“居伦”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小城之中。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