阒寂

(阒寂,阒寂)

 1.    
静寂;宁静。
  南朝··江淹《泣赋》:“阒寂以思,情绪留连。”
  ·卢照邻《病梨树赋》:“余独病卧兹邑,阒寂无人,伏枕十旬,闭门三月。”
  ·张景《飞丸记•全家配远》:“花市无声万户扃,阒寂虚堂静。”
  鲁迅《集外集拾遗•<亥年残秋偶作>诗》:“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2.    
断绝;寂灭。
  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若夫日用阒寂,虽无取于锱铢,岁功宏达,谅有寄于衡石。”
  古应芬《民国十二年大元帅东征日记》:“居民流离远徙,烟火阒寂,祗闻刁斗森严与虫声而已。”
------------------------------

阒寂


 补证条目    
亦作“淆寂”。1.静寂;宁静。

北齐书•文苑传·颜子推》: “鼖鼓卧而不考,景钟毁而莫悬,野萧条以横骨,邑淆寂而无烟。”
造句 / 例句:
  • 入淑房兮阒寂,披凤幄兮空垂。
  • 暂别尘嚣寻阒寂,卧听秋虫唧唧。
  • 阒寂之中,更添浓浓的邪气。
  • 但革命真的“阒寂”了吗?也不是。
  • 犹言在阒寂中能听到巨响。
  • 僧房阒寂人无到,惟有空廊过虎蹄。
  • 史称“两山阒寂之秋,独南屏成此宏伟”。
  • ”人烟断绝,空旷阒寂的荒野,这是大背景。
  • 夜像,游人们都坐船回去了,整座岛阒寂无声。
  • 南朝梁江淹《泣赋》:“阒寂以思,情绪留连。
  • >诗》:“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 应该说,是填补了这一领域“荒疏阒寂”的状况。
  • 这沉寂中的微弱之声,更反衬出苍茫大地的阒寂
  • 这明暗的对比越发衬出了月夜的静谧,空庭的阒寂
  • 那萧瑟暗淡、幽冷阒寂的意境,给人以远离尘嚣之感。
  • 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
  • 而今,除了山野里开得正闹的野萝卜花,四下阒寂无声。
  • 这天正午,天高云淡,阳光灿烂,风轻气爽,阒寂无声。
  • 我有一种阒寂之感,犹如置身于做完礼拜后的教堂里。
  • 这景物暗点季候,指明地点,且暗示庭院阒寂,无人喧闹。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