颓塌

(颓塌,颓塌)

 1.    
颓废疲塌。
  朱子语类》卷一二一:“先生因言:‘学者平居议论多穨塌,临事难望它做得事。’”
 
 2.    
倒塌。
  李大钊《唐山煤厂的工人生活》:“有时炭坑颓塌,他们不幸就活活压死,也是常有的事。”
  潘漠华《冷泉岩》:“在峡的最深处,一座直耸而平顶的高岩下,立着一间二丈见方的茅舍,屋顶已颓塌一半了。”
造句 / 例句:
  • 四壁多已颓塌,只有北壁较为完整。
  • 坟右,有屋数,虽有遗痕已颓塌不堪矣。
  • 原墓颓塌,今墓由当地政府在原址于1986年重修。
  • 今则年久颓塌,在朝阳寺东北隅犹有遗迹可寻也。
  • 雄崖所城墙已全部颓塌,仅于城东南尚存一段城墙残基。
  • “淳熙十二年因江岸颓塌,徙滁口山之东三里河曲沙岗上”。
  • 黄河以北州县城郭,随它颓塌,护城河渠也随它淤塞,停止修筑。
  • ”桓仁八卦城建成迄今已将近120年历史了,经自然的颓塌和城建需要已近全部拆除。
  • 如:颓塌(衰老);颓年(老年;暮年);颓龄(衰年;垂暮之年);颓颜(犹衰颜。
  • 考碑碣遗文说,杨二郎担山铁扁担未折,铸成铁瓦,因名铁瓦寺,年久颓塌,乃移山下。
  • 一说谓系公输子手建,其形如亭,四角中长约丈余,并未设柱支持,经若干年亦无颓塌
  • 马家荡的形成,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明朝时候,镇江金山寺颓塌,谁也不愿修缮。
  • 崇祯三年(1630年),张瑞图因涉及“阉党”案被遣归,下行旧居仍是“颓塌无四壁”的景象。
  • 到1978年,先后拨款5.2万元维修大殿、观音阁、旃檀阁、弥陀阁,使即将颓塌的三阁得以保存。
  • 清顺治年(1648)戊子兵变,年底羊角堡被攻破,垛口炮台尽皆颓塌,守备营署也被毁,把总靳养蒙战死。
  • 破败颓塌的古寺经此一番整修装点,焕发出新的青春,古寺、古树大放异彩,四方游客纷至沓来,海内驰名。
  •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十一月初八、初九,惠安连续两天地震,文笔峰再遭颓塌,知县宁维新捐出薪俸重修,并增高五尺,更显雄状。
  • 如光绪十一年五月间,珠江水系汛期到,三江水齐涨,“沿江基围十决八、九”,独桑园围基段只是“间有颓塌”,当时人认为是“籍岁修之功”。
  • 这一瞬间,我眼前展现的,不再是个荒凉的海滩、几个颓塌的人工山洞,而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一群赤身露体,手无寸铁的英雄与武装到牙齿的日寇浴血拼搏的壮烈场景。
  • 蒂鲁玛莱.纳亚克宫(Thirumalai Nayak Palace)是印度回教徒的宫殿,是一六三六年的统治者所建,大部分都已颓塌,但从遗存的美丽花园、围墙、入口大门,以及大厅及舞厅,即可看出昔日它的风貌。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