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甲戏

(高甲戏,高甲戏)
流行于福建·泉州厦门漳州台湾等地区的戏曲剧种。以丑角行当见长,富于夸张色彩的动作。音乐以南曲为主,也吸收了一些其他剧种的曲牌。剧目多为武打戏,演员持戈披甲。
  《文匯报》1992.10.21:“高甲戏,又名‘戈甲戏’、‘九角戏’,流行于福建·闽南方言地区、臺湾东南亚各国华侨、华人聚居地。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据说高甲戏最初只是一种化妆游行时的即兴表演。以后吸收了梨园戏、木偶戏以及徽剧、弋阳腔等的表演手段,经过几代艺人的努力,才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高甲戏’。”
造句 / 例句:
  • 1979年始为泉州市高甲戏剧团编剧。
  • 以及高甲戏、打城戏、布袋戏。
  • 指导下,高甲戏进一步繁荣发展。
  • 洪埔师及村民创造了高甲戏剧种。
  • 石井,是闽南高甲戏发源地。
  • 高甲戏许派丑角表演艺术创始人。
  • 、汉剧、高甲戏粉墨登场。
  • 当晚上演新编高甲戏《半把剪刀》。
  • 岑兜村是高甲戏的发祥地。
  • 高甲戏大多为幕表戏(即“桶戏”)。
  • 使高甲戏的艺术更臻完善,独具风格。
  • 因此大家公认高甲戏的发源地是岑兜。
  • 高甲戏最初原是一种化装游行的演出。
  • 其中,洪埔被奉为高甲戏“戏祖师”。
  • 近百年来,石井的高甲戏蜚声海内外。
  • 1928年首次公演高甲戏《林文生告御状》。
  • 后加入德化高甲戏团。
  • 1925年从艺,师承大牙师等,工高甲戏丑行。
  • 此后,安溪高甲戏精品迭出,好戏连台。
  • 高甲戏剧团副团长。
更多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