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纵七擒】造句:
  • 待彼~余,试我七纵七擒计。
  • 七纵七擒,三国故事,吴大澄以诸葛亮七擒孟获自比。
  • 《度辽将军歌》:“待彼三战三北馀,试我七纵七擒计。
  • [七纵七擒]贯休《送人征蛮》:“七纵七擒处,君行事可攀。
  • 武侯之七纵七擒,即纵而随之,故蹑展转推进,至于不毛之地。
  • 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 凭夙昔所学之兵法,仗平日所韫之武功,六韬三略曾闻,七纵七擒曾习。
  •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 据学者研究,史籍上确有“七纵七擒”一语,但仅此而已,记载相当粗略。
  • 孟获流着眼泪说:“作战中七纵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
  • 七纵七擒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后遂用“七擒七纵,七纵七擒,七纵擒,七擒略,纵擒,擒孟获”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 其中龙母叟一龙许保的斗争先后延续了10多年时间,他们在斗争中提出“官有千军万马,我有千山万洞”,“诸葛亮有七纵七擒,我苗人有三紧三慢”。
  • 另一个是草包将军吴大徵常打败仗,甲午之役,曾大败于平壤,他幕中师爷黄慎之上奏战况时,将大笔一挥,写道:虽然三战三败,却仍有七纵七擒之计,把“三败”与“七计”反常组合,不但为吴大徵败绩解了围,一个常败将军立即成了七擒孟获的诸葛亮。
  • 百姓赖以取掘草根树皮度日,而明军各卫所驻军和地方官吏,不但不以悯恤,反而横征暴敛,激起了苗族同胞的愤恨,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龙塘的龙许保(民间称龙西波)、新寨的吴黑苗又在新寨称“王”,树起义旗(现起义旗还保存完好无损),迫使明王朝再度调集贵州、湖广、四川号称兴师十万明军进行“平苗”,苗族起义军“据城防守、潜伏林篝、昼伏夜行”,“官有千军万马,我有千山万洞”“诸葛亮有七纵七擒,我苗人有三紧三慢”,于是“破思州府,执知府李允简等去、知事王月谦、府史孙文丙”,“据印江县,虏知县?文伯”,“陷石阡府,虏推官邓本忠,焚掠帑藏狱市、知府张邦瑞携印逃”,攻平头、战黄蜡、击铜仁、破省溪、取施溪、夺万山、入麻阳、围凤凰、逼永绥等等,与明军血战13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