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谱】造句:
  • 唐宋以后,民间修谱日趋普遍。
  • 时期序列氏族高低的官修谱牒。
  • 1943年由十一世孙那寿山主持修谱
  • 无不贯穿着欧、苏修谱的主旨。
  • 谱务分工,七修谱中已有详载。
  • 到了民国,修谱之风仍不少衰。
  • 修谱如是,治学又何不若此呢?
  • 第五次修谱于1980年展开、1982年告竣。
  • 20世纪末期,修谱之风再次盛起。
  • 吾族第七次修谱率先捐巨资支持。
  • 修谱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认为前三次修谱花费高、进展慢。
  • 同治十二年修谱时尚有七子存世。
  • 字行:慧眼观今古,修谱溯先祖。
  • 先儒云:‘一世不修谱为不孝’。
  • 世事多变,使修谱之事无望。
  • 年已耄耋,领头为季氏修谱修祠。
  • 为汪氏后期修谱提供了重要论据。
  • 二议、修谱须秉公道,不可恂私。
  • 作者继承修谱传统而不拘泥旧框。
  • 第六次修谱于2008年7月展开,2009年告竣。
  • 这正是民间修谱热潮的内在驱动力。
  • 到了汉、晋代,修谱之风遍及华夏。
  • 某姓集资修谱,明文规定人均8元。
  • 后来在七修谱时有所更改。
  • 修谱之为功过昭旧职也。
  • 巨族同修谱,光前裕后清。
  • 后嗣修谱时,有时还加以续写增订。
  • 义、礼二房合修谱始于同治3年(1864)。
  • 10、民国时期---是修谱的高发期。
  • 修谱的目的在于敬宗收族。
  • 修谱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谢氏修谱,约始于东晋、南朝时期。
  • 其实此次不能算重新修谱
  • 义恒公自愿承担修谱事宜。
  • 一般修谱的间隔时间为30年。
  • 县内各氏族平均50多年为一届修谱期。
  • 可是唐初还屡修谱牒,而且声势很大。
  • 来黔贸易,卜居独山,至修谱时传13世。
  • 第五次修谱是1993年至2004年间。
  • 已亥吴以忱《丹徒吴氏续修谱序》)。
  • 谱至始祖迄修谱达73代,唯中间有阙佚。
  • 下一次修谱时间为明弘治十二年(1499)。
  • 还提出了一个修谱原则。
  • 门谱既成,族人共有阖族修谱的要求。
  • 修谱以录宦迹科名也。
  • 修谱在唐宋时已很盛行。
  • 1994年修谱加了“兴茂思贤,福泽永辉”。
  • 到了清代,名人修谱的现象相当普遍。
  • 历时30余载三易手稿,使修谱之事有望。
  • 唐代,修谱之风大盛,还出现了官修。
  • 古人云:“三世不修谱,是为不孝”。
  • 修谱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