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磬】造句:
  • 《尔雅释乐》:“大磬谓之〓。
  • 李巡云:大磬声?燥,故曰?。
  • 《尔雅释乐》:“大磬谓之。
  • 【尔雅?释乐】大磬谓之?。
  • 这里说大磬的前身即为犁馆(石犁)。
  • 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木鱼)之下。
  • 打击乐器虎纹大磬
  • 洞底有地河,原始洞中有神龛佛像和镇洞大磬
  • 重复前,要先敲三下大磬,表示再一次向神行礼。
  • 于是“大磬”和“引磬”就得由一个人同时并用了。
  • 大磬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根据用途,其外形也有不同,有大磬、圆磬、扁磬等。
  • 在大寺院、大丛林里,“维那”管用“大磬”,“悦众”持用“引磬”。
  • ”骤时间,引磬、大磬、中鼓、木鱼一齐轰鸣,千人一声高唱“沐浴真言”。
  • 大磬”的敲用,多半是在“起腔、收腔、合掌、放掌”、以及“佛号”等处。
  • 或改为大钟大磬大木鱼,其声宏壮,闻者能起肃敬之念,实胜于引磬小木鱼也。
  • 《尔雅?释乐》:“大磬谓之馨”,郭璞注说:“罄形似犁棺,以玉石为之”。
  • 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大武》。
  • 念佛到第七日,主七师鸣大磬一下,大众长跪,念观音菩萨百遍,起立,合掌经行,念满千遍。
  • 大磬”大抵用于指挥“腔调”,“引磬”则用于指挥“行动”,“大磬”并有振作心神的作用。
  • 大磬大磬为直径三十至六十余公分之磬,由维那主之,凡住持或尊宿、仕宦等礼佛,皆鸣三下。
  • 周代雅乐是指“六舞”(云门、咸池、大磬、大夏、大镬、大武,前四种属文舞,后两种属武舞)。
  • 佛教的“磬”,大致有“圆磬”(即“大磬”)、“匾磬”、“小手磬”(即“引磬”)等三数种。
  • 所用乐器有大钟、吊钟、大鼓、小扁鼓、大磬、引磬、镏子、云锣、铃子、中钹、云板、大木鱼、小木鱼。
  • 第六支香时,主七师鸣大磬一下,大众归位长跪合掌,悦众师打木鱼,主七师领念:“弟子众等,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
  • 大磬铬文“庆阳府安在县西川陈百户杨王二旗,小地名铁匠沟所主者,文昌魁星之磬......光绪二十三年三月吉日立”。
  • 千山道乐,是由箫、笛、单(双)管、笙等管乐器和钟鼓、大磬、引磬、铛子、铪子、撞钟、木鱼等打击乐器、法器相结合进行演奏的。
  • 大磬”和“小磬”,除了要在“日常课诵”、或者是各种“法会、庆典、消灾、度亡……”等场合须要敲击外,还有许多仪节须要敲击它们。
  • 第五支香时,主七师鸣大磬一下,大众一齐长跪合掌,念观音、大势至及清净大海众菩萨各满百声,并分别礼拜诸佛菩萨、净土宗历代祖师等。
  • 1943年7月,于通文应邀去日本讲道,日本国道教人士寄给玉皇阁大磬一个,磬上刻记:“附寄者梅本组社长定居喜市现住梅春忍教代大平金龙”23个字,今存玉皇阁一层殿。
  • 大磬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坛由两神豹托起,神豹下踩两蛟龙身,二蛟龙龙身在中部交汇,一同穿绕于圆壁孔间,壁下悬一大磬,上有左右流苏,流苏上有两个羽人,应是引导墓主人灵魂升天的仙人。
  • 寺内原有明朝弘治八年(1495年)张宁盛造的罗汉寺大磬、崇祯四年(1631年)罗汉寺炉座正书题字、清朝康熙甲戌年(1668年)的《罗汉寺碑记》、雍正十二年(l734年)的罗汉寺钟等珍贵文物。
  • 经十多年来不懈努力,古东岳庵已建有大雄宝殿、厢房楼、药师宝殿、天王殿,加旧有前殿共40多间房屋,佛、菩萨100多尊,相应法器如铜钟、大鼓、大香炉、木鱼、大磬等添置俱全。
  • 千山佛乐的演奏,是由笙、管、笛等民族管乐器和鼓、铙、钹、铛子、铪子、铃杵、大磬、小磬、木鱼、撞钟等民族打击乐器、法器所组成,分为铙钹法音、诵唱曲和器乐曲三部分。
  • 《周礼?春官?大司乐》中还记载了大司乐教授乐舞的具体内容: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大武》。
  • 经省相关部门检测其为碳酸岩性微粉晶变质岩,钍铀等有害放射线极低,对人体无害,其含30余种富金属微量元素及多种矿物质,10余种稀土元素等,其特殊物性为可辐射5.7-15微米的远红外线、超声较强(大磬敲击可发出超声脉冲1200-1500,砭石板指背刮擦超声达3698次)、微粉晶结构及有负离子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