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寺】造句:
  • 唐朝时,在长安的大秦寺很有名。
  • 寺院先称波斯寺,后又称大秦寺
  • 后将波斯寺更名为大秦寺
  • (参见《旧唐书》中大秦寺的记载)。
  • 大秦寺是在中国的景教寺院(教堂)的通称。
  • 太宗敕建大秦寺
  • 后来,武宗破佛,景教亦遭波及,大秦寺被毁。
  • 其中老子墓、大秦寺塔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景教寺原称波斯寺,天宝年间玄宗令改名大秦寺
  • 武宗破佛,大秦寺亦遭其厄,后改建为崇圣佛寺。
  • 大秦寺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当地老百姓对大秦寺为景教寺院的说法也不认同。
  •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下诏于长安义宁坊建大秦寺
  • 近年海内外有些学者益以此大秦寺为据,力主??说。
  • 大秦寺文管所还专门移植进了拴马桩等一批“文物”。
  • ”(《唐会要》卷49)唐代北京为幽州,推理应设大秦寺
  • ?景教僧侣阿罗本入长安,将景教传入唐,638年建大秦寺
  • 的没落,大秦寺的院落为佛教所用,此碑不知何时失落。
  • 景教于贞观九年(635年)传入长安,诏建大秦寺于义宁坊。
  • 1928年向达到?厉、楼观考察,在楼观西五里处发现大秦寺遗迹。
  • 《唐代长安火祆大秦寺考辨》,《西北史地》1987年第1期,页8?12。
  • 1928年向达到??、楼观考察,在楼观西五里处发现大秦寺遗迹。
  • 大秦寺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中西合璧的人文胜迹而闻名天下。
  • 大秦寺原称波斯寺,此系以为景教之布教中心为波斯,因以为名。
  • 大秦寺塔位于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旁的大秦寺遗址内大殿的东侧。
  • 随着景教的没落,大秦寺的院落为佛教所用,此碑不知何时失落。
  • 唐初,基督教中之一派景教传入我国,而称大秦景教,并建有大秦寺
  • 任陕西提学副使,游楼观作《大秦寺》诗,首句“终南佳气郁苍苍”。
  • 而当时教会已遍布全国,除两京外,灵武、成都、广州等地都有大秦寺
  • 因此,要坐实??的大秦寺便是唐代的景教寺院,尚有待新资料的发现。
  • 而将大秦寺确定为景教寺院的重要证据,则源于一块名为《景教碑》的出土。
  • 大秦寺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此碑于唐建中二年(781年)2月4日由由波斯传教士伊斯(Yazdhozid)建立于大秦寺的院中。
  • 东路兵马总管注长安时,曾赴?屋参谒大秦寺,发现寺院已完全变成废墟了。
  • 然考《册府元龟》,载唐时?教称大秦寺,《?史》所记广州海獠,即其种类。
  • 的一首「五郡」诗(约作于一O六二年)看来,宋代景教在?屋的大秦寺已易主。
  • 大秦寺塔塔身开始倾斜,他像一位历史老人,倾斜着身子又度过了500个春秋。
  • 大秦寺塔建于公元7 81年,位于陕西周至县城东南2 0公里的终南山北麓大秦寺
  • 大秦寺塔建于公元.?%年,位于陕西周至县城东南!"公里的终南山北麓大秦寺
  • 三人相与语曰:大秦寺,此乃师祖之所造也,我等无功而寓之,本欲希福而返致其堕。
  • 位于说经台西塔峪村南山坡的大秦寺塔,系楼观阁式空心砖塔,高37.08米,七层八角形。
  • 这通石碑是唐德宗建中二年一个名叫景净的和尚撰刻树立的,就立在这个大秦寺院里。
  • 大秦寺基督教从《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记载算起,传入西安市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 大秦寺之所以作为景教寺院进行申报,是为了印证丝绸之路繁荣时期宗教的融合与交流。
  • 建于唐代的基督教景教大秦寺,位于周至县终南山下,楼观台西侧,该寺现仅存一古塔。
  • 其中“大秦寺寺主”的出现,印证了史料上有关唐时洛阳就有景教“波斯胡寺”的记载。
  • 德宗贞元初年,波斯僧景净至长安,住于大秦寺,并与般若三藏于寺内译出六波罗蜜经。
  • 代宗建中二年(781)正月,于义宁坊大秦寺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以纪念该教之流行。
  • 五年下旨禁教灭佛,拆毁寺院,这景教大秦寺也难免其祸,石碑便被埋在瓦砾泥土之中了。
  • 大秦寺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