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造句:
  •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 1625年,是岁,唐代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出土。
  • 与向达都持《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出土于?厉说。
  • 等认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出土于西安府金胜寺。
  •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称:“宗周德丧,青架西升。
  • 复制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模版,十分逼真,几可乱真。
  •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出土时间考析》,《文史》第58辑。
  • 另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并序之记载,则大秦乃指叙利亚。
  • 此碑正面题名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则伊斯墓碑之说,可不攻自破。
  • 这些传教士来到西安,偷偷地访出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所在。
  •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基督教从《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记载算起,传入西安市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 董立方(1791-1823)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跋》把景教、天主教与回教视为同源。
  • 在德宗建中年间,更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述景教在中国的流行情况。
  • 该文被《新华文摘》2001年第7期收录;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新考《人文杂志》1997年第4期。
  • 陈垣先生曾指出:“要讲基督教入华史,还是要从唐代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讲起。
  •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国宝级文物),唐建中二年(781年)僧景净撰,吕秀岩书并题额。
  • 址大秦寺基督教从《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记载算起,传入西安市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 代宗建中二年(781)正月,于义宁坊大秦寺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以纪念该教之流行。
  • 现藏陕西省博物馆著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在唐朝大秦寺遗址上出土的珍贵文物。
  • 或称迭屑(tarsa)?即唐代《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所见的“达娑”?是袭用波斯人对基督教徒的称呼。
  • 何尔谟回伦敦后又依照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模版,复制了一批,分派各国大学和朝鲜金刚山长安寺。
  •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于西安大秦寺寺迹掘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此系研究唐代景教史实之唯一资料。
  • 伯希和、徐光启、李之藻、桑原骘藏、石田干之助等认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出土于西安府金胜寺。
  • 碑高279厘米,宽99厘米,正面写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并颂”,上有楷书三十二行,行书六十二字,共1780个汉字和数十个叙利亚文。
  • 1891年欧洲某公使馆请求总理衙门设法保护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总理衙门汇出100两银子,但到陕西时只剩下5两,只能草草搭一小蓬遮盖。
  • 明季天启年间(1621?1627)出土的西安府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向世人披露了基督教在华传播的第一章;对该碑的研究,标志着中国景教研究的开始。
  • 另外刻制有傅青主女科医方手迹碑,以及复制的千金宝要碑、历代名医神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铜人俞穴针炙图经残石碑等,被誉为医药小碑林。
  • 幢文上勒唐景净所撰《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是继西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之后,有关唐代景教石刻的最重大考古发现,其与该经敦煌残本正可互补。
  • 该塔与“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秦遗址”并称“景教遗存三部曲”,是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流和丝绸之路的产物,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重要的历史意义。
  •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的叙利亚刻辞称唐代首都为Khumdan,此名亦见于公元7世纪东罗马历史学家著作及9世纪阿拉伯旅行家记录,有的学者以为此即京城二字之转译。
  •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钱文《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跋》,以中国文献参照西文资料,将景教考为旧基督教之后即四世纪初“聂斯托尔”(Nestorius)所创立的教派,云云,与现代辞书的解释大体相同。
  • ”(《唐会要》卷49)唐高宗时下诏:“于各州各置景寺,乃崇阿罗本为镇国大法主”,发展为“法流十通”,“寺满百城”的兴盛时期(西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 碑身高197厘米,下有龟座,全高279厘米,碑身上宽92.5厘米,下宽102厘米,正面刻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并颂”,上有楷书三十二行,行书六十二字,共1780个汉字和数十个叙利亚文。
  • 关于《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简称景教碑),据《宗教百科全书》记载,该碑于明天启三年(1623)出土于周至大秦寺,因丹麦人荷尔姆盗碑之故,该碑后被移入西安碑林博物馆保护。
  • 日本著名的汉学家桑原骘藏的《西安府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尤其是在该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考》,从文物的角度对该碑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向为同人所推崇。
  • 据明朝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所载,唐朝贞观九年(635年),大秦国景教(即基督教东方亚述教会)教徒阿罗本带经书到长安,获唐太宗李世民接见,曾批准教徒兴建庙寺,使景教得以广泛流传。
  • 七八十年代发表的文章有神直道《景教碑及残经汉字所见主要外来语考释》、《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考》,田康信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之研究》、《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之研究??碑文之翻译》,等等。
  • 如从陕西周至县出土,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移入碑林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通高353厘米,宽103厘米,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用中国和叙利亚两国文字记载了唐时基督教中一派的景教由中亚传入我国的情况。
  • 西安碑林第二室里立着一通名叫“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著名石碑,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中外游人,人们在它面前留连忘返、摄影留念,人们称颂它是研究中、西交通史的珍贵资料,是缀在丝绸之路这条五彩丝带上的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
  • 西安碑林第二室里立着一通名叫“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著名石碑,它象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中外游人,人们在它面前留连忘返、摄影留念,人们称颂它是研究中、西交通史的珍贵资料,是缀在丝绸之路这条五彩丝带上的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
  •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并序》载(大正54?1289b)?‘案西域图记及汉魏史策,大秦国南统珊瑚之海,北极众宝之山,西望仙境花林,东接长风弱水,其土出火?布、返魂香、明月珠、夜光璧,俗无寇盗,人有乐康,法非景不行,主非德不立,土宇广阔,文物昌明。
  • 获奖后,理雅各又译了(在牛津大学任教期间的译著):《法显行传》(1886年加注付印)、《西安府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考》、《中国文学中的爱情故事与小说》、《致缪勒函有关中国人称帝与上帝》、《中国编年史》、《帝国儒学讲稿四篇》、《扶桑为何及在何处?
  • 较早的有藤田精一的《大秦景教的古碑铭》,至世纪之交,有中川正信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考》;更有高楠顺次郎用英、日文发表的《景教碑撰者亚当考》,是文据《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七,考证出景教碑文的撰者景净,曾与佛僧般剌若合译《六波罗密经》。
  • 景教源自古叙利亚经波斯(伊朗)而逐步束渐的基督教东方教会,6-9世纪在中亚地区及中国西安、洛阳唐两京地区传播,作为一千多年前基督教入华的先行者,他们弘扬了进入中国后自己命名的“景教”,《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和敦煌文书中的景教经典残卷,都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原作翻译与阐释研究。
  • 《景教碑》螭首龟座,通高3.60米,楷书碑文,共1780多字,叙利亚文89行,景净撰文,吕秀岩书丹,唐建中二年(781)建立,该碑记述了景教入华的一段秘史和传教事迹,歌颂了唐太宗等六朝皇帝对该教的礼遇和崇信,又被誉为“天下第一碑”(注:“世界四大名碑”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罗赛塔双语碑》、《希伯来文碑》和《授时碑》)。
  •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