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十钱】造句:
  • 有小平、折二、折三、当十钱
  • 仅小平钱,另有蒙文当十钱
  • 当十钱重一两,余递降至一钱止。
  • 959:南唐铸永通泉货当十钱
  • 除素背当十钱外,余四等皆有存世。
  • 另有当十钱,钱背亦有上述几种文字。
  • 当十钱种类却很多,大小、轻重不一。
  • 背记局名当十钱皆加铸“十”字以记值。
  • 当十钱,光绪十三年铸行光绪元宝小平钱。
  • 1073:改当十钱为折二,这是折二铁通行之始。
  • 当十钱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与祺祥重宝当十钱
  • 铸熙宁重宝当十钱
  • 1643:铸崇祯当十钱
  • “天启通宝”初铸为小平钱,后开铸当十钱
  • 一枚当十钱币的价值相当于十枚小平钱的价值。
  • 铸咸丰当十钱
  • ”在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发行了“乾元重宝”当十钱
  • 正因为是铁钱,所以既使大小如当十钱,仍拟作当五用。
  • 在诸多咸丰大钱之中,应当推举咸丰重宝当十钱币为最。
  • ,因而造成物价上涨,至战争结束时改当十钱为折三流通。
  • 、当五、当百四等,然无当十钱,以折二钱品种及铸量最多。
  • 巡贴千宝制同北宋当十钱,径4.4厘米,光背无文,品相精美。
  • 崇祯当十钱仅背无文一种,宽郭大字,制作精良,为少见品。
  • 八十枚,折三钱五十四枚,折五钱三十二枚,当十钱十六枚。
  • 同治通宝、同治重宝当十钱:穆宗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铸。
  • 当十钱略大,直径4.7厘米,币重31.5克,币厚0.2厘米,为铜质品。
  • 五年,奏言:“宝源局铸当十钱,向系滇省解铜,以铜七铅三配铸。
  • 至于咸丰当十钱币版别中的种种学问,还是请专家学者给予补充为好。
  • 有当五、当十钱的“同治通宝”宝伊局还铸有当四钱的“同治通宝”。
  • 钱径较同版别的白铜当十钱大1毫米,较同版别的青铜当十钱大0.7毫米。
  • 当十钱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宋王巩《甲申杂记》:“陈刑部缜云:‘荆公作相时,尝欲作当十钱
  • 否则,当不可能“与当十钱混淆”,被“私作当十”,而“难以验察”。
  • 光绪重宝是清德宗爱新觉罗载?在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所铸的当五、当十钱
  • “咸丰重宝”当十钱的铸行最普遍,各开铸大钱的钱局都有铸行,铸造量颇丰。
  • 见有中国古钱,青铜钱、红铜钱、铁钱、锡钱,以及当十钱、当百钱、当千钱。
  • 旧谱还载有天聪汗钱小样当十钱以及汉文“天聪通宝”平钱各一品,更为珍稀。
  • 早在宋代,就有嘲笑张俊“钱眼里坐”的杂剧,有讽刺官方发行当十钱的杂剧。
  • “天启通宝”当十钱也分背无文和背有文两类,折二钱则大都背无文,存世也较少。
  • 由于该钱字口较深,地章部分质地较薄,因此,重量较普通“乾元重宝”当十钱略轻。
  • 清太宗皇太极与1627年在满洲继承太祖努尔哈赤之位,改元天聪,并铸老满文天聪当十钱
  • 于是大革弊事,改当十钱以平泉货,复转般仓以罢直达,行钞法以通商旅,蠲横敛以宽民力。
  • 光绪初年,只铸通宝小钱和重宝当十钱,后慈禧下令从国外进口造币机器,用机器铸造制钱。
  • 1999年元月,参加地区收藏协会举办的藏品展览,展出清朝咸丰当十钱25种及部分辽钱、西夏钱等。
  • 太宗皇帝大观元年,首铸御书当十钱,以京畿泸之复铸乌背泸铜钱,诏以剪铜式,颁行诸州。
  • 从形制及工艺上推断,应为当时户部宝泉局在开铸光绪重宝当十钱时,钱局所铸镇库或开炉钱。
  • 可见两个差别说明咸丰当十钱的来源枯竭,恐怕是越来越少了,只能在爱好者的交流中循环吧。
  • 这些铸币的钱文读法均为“顺读”,且除较厚大的“大元通宝”当十钱存世尚多外,其余均很稀见。
  • 笔者不过是粗略地收集了一些咸丰当十钱币,还没有真正体味其中的奥秘,将初步感觉道出来罢了。
  • 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崇宁铸当十钱,始於陕西运判许天启自长安进样,乌背赤仄,请自禁中行用。
  • 当十钱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