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句对】造句:
  • 从诗律说,这两句用了当句对
  • 6、当句对:又称就句对。
  • 其中一三句又是句中对仗,谓之当句对
  • 首先是成功地运用当句对,使形象凝炼而集中。
  • 在体式上,杜诗的流水对、当句对和借对特点比较鲜明。
  • 句式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
  • 【自对】:也叫当句对,对仗的一种,一句之中某些词语自成对偶,叫作自对。
  • 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
  • “夫戍边关??妾在吴”,这是由相对的两层意思构成的,即所谓“当句对”的形式。
  • 不仅上下两句相对,而且还采用了句中自为对(即当句对)的办法,把语言锤打得十分凝炼。
  • 当句对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像“欢来何晚意何长”这类句法,前后结构相同,用词复叠,构成一种特殊的当句对,颇为别致。
  • 此联不但为当句对,上下对仗亦工,联首字在小句中重复,给对联造成一种工巧的效果,值得玩味。
  • 也称句中对,对仗的一种,一句之中某些语词自成对偶,叫做当句对.如洪迈《容斋随笔》中引李义山诗“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
  • 这一联又运用了当句对,但形式与上联不同,即是将包含相同词素的词语置于句子的前后部分,形成一种纡徐回复、一唱三叹的语调,传达出诗人无穷的感喟和叹息,这和上面急骤的调子形成鲜明对照。
  • 词中造语工巧,“雨疏”、“风骤”、“浓睡”、“残酒”,都是当句对;“绿肥红瘦”句中,以绿代叶、以红代花,虽为过去诗词中所常见(如唐僧齐己诗“红残绿满海棠枝”),但把“红”同“瘦”联在一起,以“瘦”字状海棠的由繁丽而憔悴零落,显得凄婉,炼字亦精,在修辞上有所创新。